首页> 中文学位 >会议口译习语口译时间报告--以三峡大学中英文化交流会为例
【6h】

会议口译习语口译时间报告--以三峡大学中英文化交流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Section 1 Task Introduction

Section 2 Task Procedures

2.1 Preparation Before Interpreting

2.2 Interpreting

Section 3 Case Study of Idiom Interpretation

3.1 Literal Interpretation with Explanation

3.2 Idiom for Idiom

3.3 Free Interpretation with Explanation

3.4 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Section 4 Post-interpretation Summary

4.1 The Importance of Preparation

4.2 Target-audience-oriented Interpretation Concept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Appendix

展开▼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正经历着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英美两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这种交往不仅包括经济和政治方面,还包括文化方面。在不同文化的交往过程中,作为不同文明交流的桥梁,口译的作用愈发突出。
  本文是一篇无稿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描述的是一次模拟会议——中英习语交流会。笔者在此次模拟交流会中主要负责承担路易斯先生与姚嘉女士的交替传译工作。在本篇文章中,由于篇幅所限,笔者仅仅选取了自己口译的那部分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剖析英汉习语交传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相应的口译策略和解决方案。
  在报告过程中,笔者在对任务过程进行描述时,重点描述了“译前准备阶段”,并将其细分为早期译前准备阶段和临时准备阶段。同时,笔者还详述了自己在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并在“口译进行阶段” 列出原文与笔者现场译文的文本进行对照。与此同时,笔者在现场译文文本中将漏译、卡壳以及那些听起来模糊不清的地方用省略号标出,以便更完好地还原现场口译情况。在“习语口译案例分析”一章中,笔者从自己负责口译的那部分译文中选取出多个案例,从直译加注法、借用、意译加注法以及解析法等翻译策略中对此次交传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对实践任务的描述和案例分析,笔者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从译前准备和以听众为中心的口译观两个角度讲述了笔者在这次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从而强调译前准备以及以听众为中心的口译观的重要性。良好的译前准备有助于译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轻松应对发言人的讲话。以听众为中心的口译观,能让译员在口译时,充分考虑到听众的适应度,从而让听众更好的理解发言人的发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