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地标景观认知的历史街道风貌保护规划研究
【6h】

基于地标景观认知的历史街道风貌保护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背景

1.1 研究的背景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历史街道

1.2.2 地标景观

1.3 研究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的状况与问题

2.1 历史街道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地标景观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章 天津市历史街道的风貌特征

3.1 天津市街道演变发展

3.1.1 传统城市街道发展期(1404年——1860年开埠前)

3.1.2 近代化城市街道发展期(1860年开埠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3.1.3 现代化城市街道发展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今)

3.2 天津市历史街道价值评定

3.2.1 历史街道评定标准

3.2.2 历史街道价值评定

3.3 天津市历史街道分布

3.4 天津市历史街道类型特征

3.4.1 空间的特征

3.4.2 街道构成元素的特征

3.4.3 沿街建筑布局的特征

3.5 小结

第四章 历史街道的地标认知因子

4.1 历史街道空间感知特征

4.2 历史街道地标认知构成要素

4.3 地标认知要素对历史街道感知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地标景观认知的历史街道保护规划

5.1 历史街道的保护原则

5.2 历史街道保护策略

5.3 历史街道的保护措施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一座城市展现其形象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随着近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中交通量的增加,街道的原有空间形态和尺度因此发生了改变,人性化的场所逐渐被吞噬。特别是城市中的一些历史街道,由于经济发展要求的压力以及保护方式的不当,导致历史文脉被破坏,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和情感因此变得淡漠。从人对街道空间的感知角度出发,展开历史街道的保护研究,能够充分的考虑到人的感受以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城市中人性化场所的营造以及城市形象的提高。
  天津的历史街道因其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街道布局、宜人的街道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建筑,成为倍受市民青睐的活动场所和对外展示文化、形象的窗口。从人对历史街道地标景观的感知角度出发,通过引入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认知”和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偏好矩阵”、“情感评价”等概念,在运用语义差别法得到人对历史街道中地标要素认知和空间环境感知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历史街道的空间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地标认知要素和历史街道空间环境感知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地标认知要素影响历史街道空间环境感知的因子和方式并推导出预测街道偏好的预测式,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历史街道保护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延续性三个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和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兰旭;

  •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
  • 学科 设计艺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祁素萍;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4;
  • 关键词

    历史街道; 地标景观; 风貌保护;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