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化媒体中的手机摄影研究
【6h】

社会化媒体中的手机摄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

第二章 社会化媒体和手机摄影概述

2.1 社会化媒体的界定

2.2 社会化媒体历程以及分类

2.3 社会化媒体的用户规模

2.4 社会化媒体发展的动力

2.5 社会化媒体的新形态

2.5.1 数字技术的持续更新

2.5.2 多维的动态传播

2.5.3 受众的即时参与

2.5.4 群体意识的归属

2.5.5 媒体的可移动

2.6 手机摄影的界定

2.7 手机摄影的形态特征

2.7.1 随手性的艺术

2.7.2 手机影像全民大众化与入侵公共领域

2.7.3 交融复合技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艺术解析

3.1 艺术形态特征

3.1.1 摄影主体普及化

3.1.2 自由之风盛行

3.1.3 双重属性的思考

3.1.4 优劣鱼龙混杂

3.2 技术应用

3.2.1 硬件成为保障

3.2.2 软件百花齐放

3.3 自我镜像的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价值探索

4.1 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商业价值

4.1.1 “摄影师”成为广告营销传播的主导

4.1.2 延伸拓展全新商业机遇

4.2 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社会价值

4.2.1 改变传统新闻摄影认知

4.2.2 人人皆媒体与全民公益

4.2.3 艺术的普适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争议

5.1 摄影的普及还是艺术的倒退

5.2 自我中心的满足还是隐私的彻底泄露

5.3 鼓励诚信的表达还是助长诚信的缺失

5.4 版权意识的助推剂还是盗版的兴奋剂

5.5 人眼的延伸还是视觉的魔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建议

6.1 艺术与科技齐飞

6.2 理解需求的多源性

6.3 关注跨界领域的创新交叉融合

6.4 重视人性道德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以及后续研究

7.1 论文总结与主要结论

7.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苏珊·桑塔格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摄影艺术的日常生活化状态,只是,或许连她本人也未料及,摄影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精进能够快速进入到一种“全民状态”。尤其在智能手机问世之后,手机摄影以其独有的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深得大众的喜爱。同时,在社会化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手机摄影成为了一项名副其实的“全民艺术”。在全民共享的当下,当艺术遇到媒体,这是一种新的交融,新的创造,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也同时带给了摄影全新的活力和机遇:社会化媒体中的手机摄影不仅在艺术表达上带来了新的突破,更是在自身价值的挖掘中,找到了关于摄影的一种无穷的可能性潜力。
  此篇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实际案例的探讨,从艺术学、传播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中采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及归纳法等,以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去剖析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特征,以及对其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探索,使之能够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去更好地服务大众,为社会的方方面面贡献更好的力量。然而,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丰富了大众生活,催生构建了新的商业推广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带来的产业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视觉信息的泛滥以及由此带来的诚信缺失与隐私和版权归属的争论问题,所以,面对社会化媒体中的手机摄影,应该全面谨慎多元化地审视,将其引入正轨,才能确保其持久健康地发展。
  论文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梳理手机摄影与媒介传播共存的互为依托性,阐述社会化媒体中手机摄影独特的艺术形态,挖掘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商业价值,探讨其社会价值的独特力量与表现,并且能够规避一些发展中的负面因素,从而使得手机摄影能够获得健康的发展,成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艺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