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和活性成分研究
【6h】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和活性成分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桑黄(Phellinus baumii)又名鲍氏针层孔菌,是一种主要生长于桑属植物上的黄色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桑黄主要用于治疗血淋、脐带涩痛、脱肛泄血不止、妇人劳损及瘰疬溃烂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黄除了具有治疗胃肠紊乱、炎症、肿瘤等疾病外,同时还有全面改善身体健康和预防各种病症功效,如,淋巴系统疾病、保肝和免疫调节等。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桑黄野生子实体多糖及蛋白聚糖为主,而对其所含的类黄酮等其它成分进行研究报道较少。
   与此同时,桑黄子实体还处于半人工栽培阶段,而发酵培养可以快速得到大量菌丝体,可以加速桑黄的开发和利用。
   鉴于此,本论文共分三部分,分别研究了桑黄菌株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桑黄子实体提取物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和桑黄乙酸乙酯萃取相化合物成分研究及结构鉴定,主要结果如下:
   1、在桑黄液体发酵时,通过对桑黄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得到胞外黄酮、多糖和菌丝体的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50 g/L,酵母粉4 g/L,KH2PO40.2%,MgSO4·H2O0.1%,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 r/min,初始pH为5.5,接种量10%,装液量100 mL/250 mL,发酵周期6天。
   2、桑黄子实体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了探讨,先对桑黄乙醇提物进行浓缩、萃取,分成四个级分(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再测定了这四相的还原力、抗脂质过氧化以及对ABTS·+、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研究了对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短乳杆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粘质沙雷氏菌、异常汉逊酵母7种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桑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脂质体过氧化体系中四相的清除能力都较强,各提取物的IC50均小于0.16 mg/mL;在ABTS·+体系中乙酸乙酸相的清除效果最好;在:DPPH、还原能力和羟基自由基体系中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清除能力相差不大,均明显大于其他两相。桑黄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异常汉逊酵母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125、0.6250和0.3125 mg/mL。
   3、桑黄的乙酸乙酯相使用HSCCC、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从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利用EM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其相关理化性质,对照文献数据,推断其为:inoscavin A、咖啡酸、柚皮素、香豆素、3,4-二羟基苯甲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