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代正德时期官窑瓷器装饰研究——基于景德镇御窑厂考古发掘最新资料
【6h】

明代正德时期官窑瓷器装饰研究——基于景德镇御窑厂考古发掘最新资料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插图目次

1 绪论

1.1 缘起

1.2 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手段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手段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时空概念

1.4.2 瓷器的装饰

2 明正德时期官窑瓷器研究现状

2.1 传世与历年出土概况

2.2 明正德官窑瓷器的装饰种类

2.2.1 颜色釉

2.2.2 釉下彩

2.2.3 填彩

2.2.4 釉上彩

3 2014年御器(窑)厂考古新发现

3.1 御器(窑)厂遗址

3.2 2014年御窑厂考古

3.2.1 工作概况

3.2.2 正德时期遗迹遗物发现

3.3 小结

4 明正德官窑瓷器装饰的工艺学特征

4.1 用料

4.1.1 二元配方

4.1.2 配釉

4.1.3 彩料

4.1.4 釉和彩

4.2 成型工艺

4.3 施釉、上彩

4.3.1 施釉

4.3.2 上彩

4.4 胎面装饰

4.5 烧成

4.5.1 多次烧成与筛选

4.5.2 窑炉

4.5.2 窑具

5 正德官窑瓷器装饰的文化多样性

5.1 传承与发展在正德官窑瓷器装饰的体现

5.2 多种宗教文化因素在正德官窑瓷器纹饰上的体现

5.2.1 官窑瓷器上的伊斯兰教文化因素

5.2.2 官窑瓷器上的藏传佛教因素

5.2.3 带“外文’’装饰瓷器的用途

5.3 正德官窑瓷器中的年款装饰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明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亦是瓷器的装饰走向多样的关键时期。明初朝廷在江西景德镇地区设立御器厂,使官窑瓷器的生产进一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也令朝廷对官窑瓷器的控制和影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武宗在位期间恢复了被其父孝宗暂停的御器厂的生产,亦开启了明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官窑瓷器烧造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官窑瓷器的传世量虽不算多,但可见的种类已较为齐全,装饰手法也十分丰富。而随着2014年御器厂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更是极大地丰富了这一阶段的实物资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正德时期官窑瓷器的装饰工艺与文化面貌提供了绝好的契机。
  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工艺与文化两个层面展开,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立足于最新的御窑考古资料,对涉及正德时期官窑瓷器装饰的工艺环节与特色装饰背后的宗教文化影响作重点阐释。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时期在制胎配釉、成型、施釉上彩及烧成等方面均传承了前代的基本工艺,同时在低温色釉装饰、回青料的使用、斗彩的烧制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文化方面,大量阿拉伯文及波斯文装饰,与中国传统器型、纹饰相结合,甚至与佛教纹饰共现于同一器物等这一时期官窑瓷器装饰的特殊现象,是武宗兼容并蓄的宗教观的表现,亦从侧面体现出统治者的宗教偏好对官营手工业制作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