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RDM1/Blimp1基因失活及甲基化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研究
【6h】

PRDM1/Blimp1基因失活及甲基化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组织水平研究PRDM1和c-myc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1.1 Bcl-6、PRDM1/Blimp1、c-myc与Pax-5蛋白免疫组化表达与免疫分型的关系

2 细胞水平沉默DLBCL细胞株中PRDM1/Blimp1基因,在蛋白和转录水平观察c-myc表达情况

3 组织水平研究PRDM1/Blim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DNA甲基化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10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cell B lymphoma, DLBCL)中PRDM1/Blimp1和c-myc在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PRDM1/Blimp1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和预后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RT-PCR检测100例DLBCL肿瘤组织和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石蜡包埋组织中PRDM1/Blimp-1和c-myc在蛋白和转录水平的表达。细胞水平沉默DLBCL细胞系中PRDM1/Blimp-1基因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中c-myc 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PRDM1/Blimp-1基因甲基化状态。运用SPSS17.0分析PRDM1/Blimp-1和c-myc在蛋白及和转录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相关性;分析PRDM1/Blimp-1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相关性。 结果:(1)根据Han’s分型法, 100 例 DLBCL 组织中, GCB 型 27 例, non-GCB 型 73 例。(2)肿瘤组织中PRDM1/Blimp1蛋白阳性表达26例(26%),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阳性表达20例(100%)。PRDM1/Blimp1 mRNA高表达58例(58%),其中GCB型22例(81.5%), non-GCB型36例(49.3%)。(3)PRDM1/Blim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组织中有23例(23%),而对照组未发生甲基化。 结论:(1)肿瘤组织中PRDM1/Blimp1蛋白阳性率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存在显著差异;(2)在不同免疫分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LDH)、B症状、原发部位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PRDM1/Blimp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显著,c-myc在性别、IPI评分、血清LDH水平之间表达有差异。(3) siRNA转染沉默人DLBCL细胞株OCI-LY1和OCI-LY3中PRDM1/Blimp1基因后, OCI-LY1细胞株中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上调。(4)生存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PS评分0-2分、无B症状组DLBCL患者有较高生存率。同时PRDM1/Blimp1高表达组PRDM1/Blimp1低表达组预后好,从生存曲线图可以得出PRDM1/Blim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有较低的生存趋势。综上所述,由PRDM1/Blimp1基因沉默诱导的c-myc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DLBCL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证实在DLBCL患者中存在PRDM1/Blimp1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CpG岛甲基化。PRDM1/Blimp1基因甲基化导致该基因沉默或减少可能是 DLBCL 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PRDM1/Blimp1基因甲基化有望作为一个候选分子诊断标记,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