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分子肝素辅助脓毒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6h】

低分子肝素辅助脓毒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抗凝剂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从2013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天津医院ICU科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科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共116例,含男性73例,女性43例,原发病包括重症肺炎82例,腹部感染17例,软组织感染14例,血源性感染3例.临床诊断符合脓毒症3.0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将116例患者依据是否针对脓毒症或为避免卧床造成的血栓性疾病而应用了低分子肝素以及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不同剂量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和治疗组2,所有入组患者治疗方案均符合2016年的《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诊疗指南》,对照组未使用低分子肝素,入选59例;治疗组1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6000IU,1次/天,疗程7天,入选44例;治疗组2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6000IU,1次/12小时,疗程7天,入选13例.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满3天、满7天的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出血不良事件(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皮下出血、呼吸道出血等)的几率,计算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28天死亡率. 结果:1、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无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凝血功能的比较:三组患者未治疗时的PT、APTT、Fib、D-Dimer以及PLT相对比分析未发现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7天时,三组患者的PT、APTT比对仍未发现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Fib和PLT水平同治疗前比对均有大幅度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间比对未发现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D-Dimer水平同未治疗时比对皆大幅度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对有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间比对未发现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皆有不良出血反应发生,相比起来,治疗组2略高于其余两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炎症指标的比较:三组患者未治疗时的WBC、中性粒细胞比例、PCT以及CRP比对未发现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WBC皆有大幅度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对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未治疗时皆有大幅度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对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间比对未发现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PCT和CRP较未治疗时皆有大幅度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对下降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间比对无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4、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比较:三组患者未治疗时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比对未发现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皆有大幅度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对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间比对未发现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5、28天死亡率的比较:对照组共入选59例,28天内死亡11人;治疗组1共入选44例,28天内死亡7人;治疗组2共入选13例,28天内死亡2人.三组相比,两个治疗组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低分子肝素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炎症状态及预后,但对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低分子肝素的用药频率选择1次/天更为安全,1次/12小时的用药频率并没有显著的受益结果,却可能增加相应的出血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