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德决策中审议和直觉谁占优势?——来自欺骗任务的验证
【6h】

道德决策中审议和直觉谁占优势?——来自欺骗任务的验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1.1 道德决策中的审议与理性

1.1.2 道德决策中的直觉与情绪

1.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社会价值取向

1.3.1 社会价值取向的定义

1.3.2 社会价值取向的分类

1.3.3 社会价值取向相关实证研究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2 实验一:审议、直觉思维过程对欺骗游戏中决策者的影响实验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假设

2.3 实验方法

2.3.1 被试

2.3.2 实验材料

2.3.3 实验设计

2.3.4 实验程序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条件及启动方式下被试在欺骗游戏中的选择结果

2.4.2 不同条件及启动方式下被试在欺骗游戏中的意识自评结果

2.5 讨论

3 实验二:审议、直觉思维过程对不同社会价值取向决策者的影响实验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假设

3.3 实验方法

3.3.1 被试

3.3.2 实验材料

3.3.3 实验设计

3.3.4 实验程序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社会价值取向问卷结果

3.4.2 不同社会价值取向在欺骗游戏中的行为结果

3.4.3 审议与直觉条件中情绪自评结果

3.5 讨论

4 实验三:审议、直觉思维过程对不同社会价值取向者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实验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假设

4.3 实验方法

4.3.1 被试

4.3.2 实验材料

4.3.3 实验设计

4.3.4 实验程序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社会价值取向问卷结果

4.4.2 不同社会价值取向在慈善捐款活动中的行为结果

4.5 讨论

5 总讨论

6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6.1 研究的创新之处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道德决策是众多决策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决策活动,是决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道德决策中存在着两股相互交织的力量,即代表着理性的审议与象征着感性的直觉。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道德决策是一种有意识的审议过程,冲动的直觉往往会带来不良决策。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某些道德情境中,当审议掩盖了直觉对于道德判断和决策的影响,实际上可能会增加不道德的行为,减少利他主义的动机。
   为了探索在道德决策中究竟哪一种思维更占优势,本文共选取了450名被试,分别用欺骗任务和慈善捐款活动作为主要的实验范式,从道德越轨行为及亲社会道德行为的角度对审议、直觉两种思维启动条件对道德决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加入了社会价值取向,探索社会价值取向与审议、直觉两种思维所产生的交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1)审议组被试比直觉组被试会做出更多的欺骗行为,且审议组被试所做决策更多地受到收益的影响,直觉组被试更多地受到了情绪的影响;
   (2)亲社会价值取向型被试、个人价值取向型被试和竞争型价值取向型被试在审议条件中均会比在直觉条件中做出更多的欺骗行为,两种思维条件与亲社会价值取向交互作用显著,且直觉组被试报告了更多的消极情绪;
   (3)亲社会价值取向型被试、个人价值取向型被试以及竞争型价值取向型被试,在直觉条件中均会比在审议条件中做出更多的捐款行为,两种思维条件与亲社会价值取向交互作用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