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哲学基础及其演变
【6h】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哲学基础及其演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第一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基本支点

一、科学技术的历史效应

二、消费文化的美学叙事

第二章 “平等”与“区隔”:“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具体演绎

一、艺术亚文化的自我定位与历史命运的悖论

二、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时间与空间

第三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困境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存在价值的冲突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普遍性

第四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存在论转向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存在论规定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辩证与未竞之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前社会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文化现象。从事实层面来讲,它将构成艺术的诸多审美因素带进了日常生活的范围,使日常生活的众多呈现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的特征;从理论层面来讲,它的出现造成了艺术与日常生活在传统鉴赏判断中的失序,打破了艺术与日常生活在历史中具有各自相对稳定的本体论规定。在这种背景下,当前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从方法论来讲属于广义范围的社会学美学领域;从价值观来讲,研究者希望“日常生活审美化”能够摆脱消费意识形态的钳制。这些理论研究是深刻的、有针对性的,但仅仅从理论上描述、批判是不够的,因为“日常生活审美化”首先是一个人为的历史现象,从它的诞生开始,它便具有实践的维度,且就其作为一个美学命题而言,它要求人的参与。因此,要发掘“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潜能,应从理论走向实践。整体来讲,目前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在理论和实践沟通方面是比较缺乏的。
  本研究立足于这一背景及设想,拟定从四个章节出发,对这一沟通性的任务,做一个初步的尝试。绪论部分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现状予以概述,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相关背景及主要内容。第一章主要论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两个支点:科学技术的历史效应与消费文化的美学叙事,二者改变了传统美学研究的范式与范围,为现代美学奠定了以“自下而上”为主的研究路径与关注经验世界的倾向。第二章主要以费瑟斯通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种界分为根据,以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美学方法论为主导,对艺术亚文化实践、生活方式的审美化和消费文化予以批判性的考察。艺术亚文化实践在事实层面来说造成了艺术与日常生活合源,但其后期的理论倡议却是远离日常生活的;生活方式的审美化与消费文化具有布尔迪厄所言的“文化区隔”效应,因此这种“日常生活审美化”没有均值的普遍性。第三章针对性论述“日常生活审美化”在社会学美学发展下的突出弊端。其一、差异性符号体系定义下的“审美”是一种无人参与的审美,“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一个美学命题面临解构的风险;其二、当前科学方法论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方式具有误导性,“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价值域的问题,价值域研究必须从科学的主客关系变更为“主体—主体”的研究模式上来。第四章主要论述两个部分:第一,“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存在论美学立场下的规定:“本真即诗意”;第二,存在论具有通过语言、行动的召唤作用,与实践向度进行沟通,因此,存在论美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借此可以走向实践之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