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河流下蚀作用与隆升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
【6h】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河流下蚀作用与隆升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言

1.1研究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青藏高原东缘的地质特征

1.4重点研究内容

1.5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2.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构造地貌特征

2.1区域构造背景

2.2龙门山构造地貌

2.2.1茂汶-汶川断裂

2.2.2北川-映秀断裂

2.2.3彭县-灌县断裂

2.2.4龙门山山前断裂

2.3成都盆地东缘构造地貌

2.4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构造变形模式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成都盆地晚新生代大邑砾岩的沉积特征及岷江起源

3.1区域背景

3.2大邑砾岩的分布及时代归属

3.3大邑砾岩的沉积特征

3.4垂向相序

3.5古地理分析

3.6大邑砾岩的物源分析

3.7岷江起源的时间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青藏高原东缘数字高程剖面与晚新生代河流下蚀深度的定量计算

4.1青藏高原东缘的地貌特征

4.2青藏高原东缘数字高程地形剖面

4.3青藏高原东缘的河流下蚀深度

4.4青藏高原东缘的河流下蚀速率

4.5青藏高原东缘河流下蚀速率与表面隆升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晚新生代岷江下蚀速率与隆升速率研究

5.1岷江上游地貌、水系特征

5.2岷江阶地系列与年代测定

5.3晚新生代岷江的下蚀速率

5.4岷江下蚀速率与龙门山表面隆升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5.5晚新生代龙门山隆升的起始时间的初步标定

5.6青藏高原东缘河流下蚀速率、表面隆升速率对龙门山成山机制的约束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龙门山均衡重力异常与青藏高原东缘山脉的地壳隆升

6.1青藏高原东缘的地貌单元与均衡重力异常之间的耦合关系

6.2青藏高原东缘的均衡重力异常的Airy均衡解释

6.3龙门山正均衡重力异常及其反演模拟结果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专著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论文、专著

博士后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情况

李勇博士个人简历

永久通讯地址

展开▼

摘要

青藏高原东缘是国际地学界争论的焦点地区,是青藏高原边缘山脉中的陡度变化最大的山脉,具有青藏高原地貌、龙门山高山地貌和山前冲积平原三个一级地貌单元,是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作用与地貌和水系响应的理想地区,其原因在于该地区地质过程仍处于活动状态,变形显著,露头极好,地貌和水系是青藏高原碰撞作用和隆升过程的地质纪录.本文以龙门山作为切入点,通过构造地貌学、数字高程剖面、均衡重力异常、成都盆地最早期大邑砾岩和岷江阶地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了该地区河流下蚀速率与山脉的表面隆升、地壳隆升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根据龙门山表面在隆升速率和下切速率等方面均大于川西高原,并结合龙门山活动构造以走滑作用为主,本文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边缘山脉以剥蚀隆升为主,兼有构造隆升作用,龙门山(边缘山脉)的表面隆升是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相叠加的产物.最后,根据岷江最大切割深度所需的时间(3.48 Ma)和成都盆地最古老的岷江冲积扇大邑砾岩的时间(3.6 Ma),我们推测龙门山的初始隆升和形成时间应早于3.6Ma.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