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空间差异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6h】

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空间差异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的问题与相关概念

1.3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4论文框架

1.5小结

2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生产前沿面理论

2.2空间计量理论

2.3文献综述

2.4小结

3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及管理现状

3.1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历程

3.2中国农田水利管理现状与问题

4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空间理论与模型构建

4.1理论框架

4.2实证模型

4.3小结

5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测算与空间评价

5.1 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空间差异描述

5.2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及测算

5.3小结

6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成因分析

6.1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空间格局与集群特征

6.2农田水利管理效率成因分析

6.3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研究展望和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水资源短缺的严峻背景下,提高我国农田水利的管理效率,不仅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发展模式的号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积极响应,加大投入,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与地理的差异,有些地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管理效率提高的同时,严重水旱灾害仍然频繁发生,不断暴露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效率不明显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全面实现中国农田水利设施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本文以小型农田水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经济与地理条件下的地区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差异性,因地制宜的找出其符合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管理模式及有效途径。
  论文在全面、系统综述国内外农田水利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全国31个省域的农田水利管理效率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本文运用DEA方法构建农田水利管理效率测算模型,对不同地区农田水利管理效率水平进行理论设计和实证分析;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空间差异,发现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空间溢出效益明显;最后,从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投资结构与经济条件,工程规模与工程效益,人力资本与经营能力和空间因素等角度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揭示了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内在影响因素,提出有关的政策启示。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量化分析农田水利管理效率,效率变化情况及空间变化趋势。从地理空间效应角度,深入研究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主要原因,揭示了影响农田水利效率的内在机理。

著录项

  • 作者

    洪凯;

  •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学科 技术经济及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宁;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3.213;
  •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管理效率; 空间差异; 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