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研究
【6h】

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研究现状

1.4.1川西前陆盆地研究现状

1.4.2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研究现状

1.5完成的工作量

2地质背景

2.1区域构造背景

2.2地层划分与对比

2.3研究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

3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3.1沉积相识别标志

3.1.1岩性标志

3.1.2沉积构造标志

3.1.3剖面结构

3.1.4测井相标志

3.2沉积相类型划分

3.3沉积相特征

3.3.1三角洲沉积

3.3.2湖泊沉积

3.4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

3.4.1须一段(T3x1)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

3.4.2须二段(T3x2)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

3.4.3须三段(T3x3)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

3.4.4须四段(T3x4)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

3.4.5须五段(T3x5)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

3.4.6须六段(T3x6)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

3.5沉积模式

3.5.1沉积相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3.5.2三角洲—湖泊沉积模式

3.5.3湖泊沉积模式

第4章储集砂体储集性特征

4.1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

4.1.1储集砂体碎屑组分特征

4.1.2储集砂体的结构特征

4.1.3储集砂体填隙物特征

4.2储集砂体的物性特征

4.2.1储集砂体的孔隙类型

4.2.2孔隙类型与孔隙度的关系

4.2.3孔喉结构特征与孔隙度的关系

4.2.4储集砂体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4.2.5研究区主要储层段平面物性特征

4.3各段储集砂体的储集性比较

4.3.1岩石学特征与储集性的关系

4.3.2储集段物性特征比较

5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分布及有利区块预测

5.1储集砂体成因类型特征及分布

5.1.1分流河道储集砂体

5.1.2水下分流河道储集砂体

5.1.3河口坝储集砂体

5.1.4浅湖砂坝储集砂体

5.2有利区块预测

5.2.1须二段有利区块预测

5.2.2须四段有利区块预测

5.2.3须六段有利区块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与说明

展开▼

摘要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而研究区威东-安岳地区在长期以二叠系茅口组、三叠系嘉陵江组为重点目的层系的勘探中未能给须家河组以足够重视,使得研究区成为蜀南地区唯一的一块面积大而勘探程度低,烃源和保存条件好、具备多套储产层的勘探潜力区域。 本论文以储层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野外剖面、测井、钻井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及各种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须家河组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和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和浅湖砂坝砂体是研究区的骨架砂体。在沉积相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地层分为六段,须一、三、五段富泥,须二、四、六段富砂,是主要的储集层段。 在上述详细的沉积相和岩性古地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建立了两种沉积模式:湖泊沉积模式和湖泊一三角洲沉积模式。湖泊沉积模式适用于须一、三、五段,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适用于须二、四、六段。 对研究区储集砂体的物性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低孔低渗或特低孔低渗储层,物性总体较差,须二、四、六段相比较,由老到新,储层物性有逐渐变差的趋势。储集砂体主要发育于须二、须四和须六段,其成因类型有浅湖砂坝、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及它们之间的组合类型。碎屑组分及成因类型对储集物性有明显的影响,它们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各成因类型储集砂体相比较,浅湖砂坝储集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储集砂体储集性较好,而河口坝和分流河道储集砂体储集性较差。对储层发育而言,长石的强烈溶蚀是最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之一,绿泥石的环边胶结对孔隙的保护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特殊重要作用。但研究区总体物性较差,构造作用导致的裂缝发育是储层高产的重要条件。 通过对沉积(微)相、岩相古地理、储集砂体成因类型以及储层物性分布等各项研究的综合分析,搞清了储集砂体物性特征及其时空展布规律,预测了各段中的有利勘探区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