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成因及储层研究
【6h】

鄂尔多斯盆地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成因及储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白云岩研究现状

1.2.2 储层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地层对比及划分

第3章 沉积背景与特征

3.1 沉积相标志

3.2 沉积微相类型

3.3 沉积微相展布

第4章 自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4.2 储层空间类型及特征

4.3 储层物性特征

4.4 成岩作用特征

4.4.1 成岩作用类型

4.4.2 成岩作用演化

4.5 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

4.5.1 白云岩有序度特征

4.5.2 常、微量元素特征

4.5.3 碳、氧同位素特征

4.5.4 锶同位素特征

4.5.5 流体包裹体特征

4.6 白云岩阴极发光特征

4.7 白云岩成因分析

4.7.1 准同生白云岩化

4.7.2 埋藏期白云岩化

第5章 白云岩储层控制因素

5.1 沉积控制因素

5.2 成岩作用控制因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广,厚度大,天然气资源丰富。其中奥陶系马家沟组是重点油气勘探开发层位。随着勘探的延伸扩大,现已在古隆起附近的马家沟组发现了新的含气层系,如在苏井马五亚段的白云岩中获得了工业气流。深入研究古隆起中段东侧(靖边气田西侧)主力含气层的沉积微相分布、储层主控因素对进一步揭示该地区的白云岩岩性油气藏的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根据大量钻井的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和测录井等资料,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中段东侧下古生界奥陶系主力勘探层中组合(马五5-马五10亚段)的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白云岩成因模式、储层主控因素等研究。马五期盆地气候炎热干旱,大气淡水补给量少,蒸发作用强烈,致使研究区内海域主要是成为一个水体浅、咸化度高、经常暴露的低能沉积环境,发育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根据岩性组合,又将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五个沉积微相。
  本研究结合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分析等手段,将成岩阶段共划分4个期次。马五5-马五10亚段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去膏化作用。白云石化、去膏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孔隙的形成和发育是有利的,是建设性的成岩作用。研究区中组合储层具有较低渗透率,白云岩储层孔隙度2-8%,其中粉-细晶白云岩孔隙最为发育。溶蚀孔(洞)、缝和晶间孔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表生成岩期和埋藏成岩期所形成的次生孔、缝、洞及构造裂隙的发育与保存好坏程度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后期的构造裂缝更好改善了储、渗系统。借助于阴极发光、X-衍射、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将研究区内白云岩成因模式归纳为准同生期白云岩化模式和埋藏白云岩化模式两种。埋藏白云岩较准同生白云岩,具有更粗的颗粒、更高的有序度、更高的孔隙度以及低Mn、Fe、高Sr低C、O同位素的特征。研究区气藏的存储与白云岩厚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加之沉积相控制、成岩作用共同控制,而完善的生储盖组合则是成藏的必备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