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沱沱河地区上三叠统苟鲁山克措组沉积特征分析
【6h】

青海沱沱河地区上三叠统苟鲁山克措组沉积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1.1 沉积环境研究现状

1.1.2 物源区分析研究现状

1.1.3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地层特征

2.3 区域构造

第3章 苟鲁山克措组剖面特征及地层时代讨论

3.1 野外实测剖面基本特征

3.2 地层对比及时代讨论

3.2.1 苟鲁山克措组岩性特征

3.2.2 区域地层对比

3.2.3 时代讨论

第4章 苟鲁山克措组物源讨论

4.1 砂岩碎屑组分特征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常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

4.2.3 稀土元素

4.3 重矿物组合特征

4.4 物源区讨论

第5章 苟鲁山克措组沉积相特征

5.1 沉积相划分依据

5.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5.3 沉积模式及演化特征

5.3.1 沉积模式

5.3.2 演化特征

结论及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沱沱河地区的苟鲁山克措组是保存于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内唯一的晚三叠世地层,该地层总体出露较好,是研究该区三叠世晚期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进程的良好载体。前人对其沉积环境、物源区背景等有过简要论述,但未建立沉积模式,也未进行过系统的物源及源区构造背景方面的研究。
  本文以精细的野外实测地层剖面为素材,通过沉积相标志的观察,结合室内古生物、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详细研究了苟鲁山克措组沉积时代、沉积相及物源区的特征,为苟鲁山克措组沉积时代确定提供了有效的证据,对该区晚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进行了恢复。岩石学、沉积学方面的研究显示,苟鲁山克措组主要为一套夹深灰色、灰黑色泥质岩的灰色、深灰色的碎屑岩,通过古生物化石、岩性标志方面的综合研究,揭示出苟鲁山克措组属三角洲—浅海环境的海陆交互沉积,可进一步区分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岸、浅海陆棚等多个沉积单元。应用迪金森的三角图解法对苟鲁山克措组沉积物碎屑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碎屑物质几乎全部来源于再旋回的造山带;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物源主要来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次为大洋岛弧,反映了活动构造背景下的造山带物源特征。从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可知,苟鲁山克措组砂岩岩屑的母岩岩石类型有砂岩、泥页岩、白云岩、灰岩、千枚岩、片岩、石英片岩、花岗岩、中基性喷出岩,反映其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造山带等复杂地区;结合锆石+电气石重矿物组合从北到南含量略有增大,可推测苟鲁山克措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的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综合苟鲁山克措组沉积特征,结合物源区构造背景分析与区域地质特征,认为该区苟鲁山克措组三角洲—浅海陆棚—三角洲的这种海陆交互相沉积是三叠世末羌塘地块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完成拼接,金沙江洋完全关闭,“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性质由残留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