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黔东南施秉地区遥感地质解译与构造解析
【6h】

黔东南施秉地区遥感地质解译与构造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章节安排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2.1 地层概况

2.2.2 地质构造概况

2.2.3 侵入岩

第3章 遥感数据源与预处理

3.1 遥感数据源

3.1.2 SPOT-6数据

3.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

3.2.1 图像校正

3.2.2 图像融合

3.2.3 图像增强

3.2.4 图像裁剪

第4章 遥感地质解译

4.1 遥感解译的工作流程

4.2 遥感解译原则与方法

4.2.1 解译原则

4.2.2 解译方法

4.3 解译标志的建立

4.3.1 地层解译标志

4.3.2 构造解译标志

4.4 遥感地质解译

4.4.1 地层解译

4.4.2 构造解译

4.5 野外验证

第5章 遥感构造特征解析

5.1.1 断层走向分析

5.1.2 断层密度分析

5.2 节理体系分析

5.2.1 节理走向分析

5.2.2 节理密度分析

5.3 褶皱构造分析

5.4 环形构造分析

5.5 构造总体演化序列

结论与认识

讨论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地质领域应用中一直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遥感图像具有宏观性、直观性、准确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在地层岩性辩别、构造单元解析、侵入体单元划分及新生界形成原因的分析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几十年来,遥感技术在获取地质信息(地层岩性识别、地质构造解译以及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等)技术方面得到长足发展。特别针对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已有地质资料少的的地区,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合理的工作部署,减少野外调查路线长度,准确提取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现象,同时能够降低工作强度,缩短工作周期,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研究区位于贵州省施秉地区,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植被覆盖好、道路不畅、沟谷切割较深、岩石出露少、野外调查路线受阻、视野受限,前人未开展深入的工作。因此,本文选取该区域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对其进行遥感地质解译,主要包括地层解译和地质构造解译,并针对解译结果开展构造特征解析。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如下:
  (1)获取研究区ETM+和SPOT6影像,开展遥感影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几何校正、影像融合、影像增强、影像裁剪等方面研究处理,制作了研究区正射影像图。
  (2)对研究区地层、构造进行解译,确定了地层岩性、构造解译标志,完成研究区19个地层单元和区内主要构造的遥感解译,编制了遥感地质解泽图和构造解译专题图。
  (3)依据遥感地质解译成果分析可知,研究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不同时期、不同型式、不同序次的断层构造相互复合,联合及切割。区内主要发育断裂构造,从发育方向上分为三组,一是北东向,二是东西向,三是北西向。根据三者影像组合形态及本区断裂发育规律,三组断裂构造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形成,东西向节理与东西向断层为一时期,北东向和北西向节理与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为同一时期。研究区北部白垛乡以南、上翁哨村以北节理分布最为密集,且呈东西条带状,而在该区域内有钾镁煌斑岩及类似岩体呈条带状出露。因此表明,煌斑岩与东西向构造关系密切。研究区内褶皱与环形构造均出露较少,褶皱翼部受到断层切割而形态不完整,环形构造部分成因可能与断裂之间夹块有关,部分环形构造成因性质不明。
  (4)本次研究通过遥感—构造综合分析的实践,基本厘清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序列,对研究区内不同尺度、类型以及层次的地质构造信息进行了有效提取,充分证明遥感技术综合应用于复杂结构构造区信息的客观提取,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本研究为工作区内进一步区域地质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