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6h】

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锰矿床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2 地层

2.1.3 构造

2.1.4 岩浆岩

2.2 矿区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3 岩相古地理特征

2.3.1 沉积相特征

2.3.2 岩相古地理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类型

3.2.2 矿石矿物成分

3.2.3 矿石结构构造

3.3 矿体围岩

3.3.1 矿体围岩

3.3.2 围岩的矿物组分

第4章 含矿地质体分布特征及构造研究

4.1 含矿地质体分布特征

4.1.1 沉积建造展布特征

4.1.2 成矿地质体展布特征

4.1.3 区域成锰盆地演化特征

4.2 控矿构造研究

4.2.1 物探手段的应用

4.2.2 控矿构造研究

第5章 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浅析

5.1 矿床成因浅析

5.2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5.2.1 控矿因素

5.2.2 找矿标志

5.3 锰矿的描述性成矿模式

5.4 锰矿成矿规律初探

5.4.1 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5.4.2 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5.5 找矿远景浅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修齐锰矿区地理位置位于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陆块区、城口褶断束中部,该区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演化,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地质大调查下,发现了一系列的大型锰矿,是中国重要的锰矿成矿带。本文在对研究区修齐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工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对修齐锰矿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特征、主要控矿和找矿标志,在此基础上圈定出了3个找矿远景区,为该区域同类矿床提供找矿指导意义。
  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统陡山沱组、寒武系下统水井沱组。矿体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二段,为一套潮坪相—滞留海湾相的沉积,岩性主要为互层状的含锰白云岩、白云岩、黑色炭质页岩、锰矿层等。矿石主要为原生碳酸锰矿石和氧化锰矿石,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菱锰矿,含泥质、石英、锰白云石,另有少量的黄铁矿、胶磷矿。原生锰矿的矿石构造以条带和条纹状构造为主,块状构造次之;氧化锰矿的矿石构造主要有蜂窝状、土状、块状、薄至中层状构造。锰矿石结构为球粒结构、细~粉晶结构。矿层顶板岩性为含锰白云岩、含锰泥质白云岩夹薄层状钙质页岩、泥质页岩组成,底板为陡山沱组上段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或泥质页岩,有时有一层透镜状泥质白云岩。
  区域上沉积建造以菱锰矿、炭质页岩建造为主;成矿地质体均产于陡山沱组顶部,主要找矿方向为受后期构造改造形成的叠瓦式推覆构造的相邻断块。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认为找矿标志主要有锰矿层,矿体露头、锰矿转石及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地层中的灰色薄层砂岩、黑色页岩。
  首次分析了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等对锰矿床的控制作用,总结了锰矿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认为区域内的锰矿床均形成于元古宙晚震旦世地层中,主要受地层层位、岩性及浅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控制,发育碳酸锰矿石相,初步认为该区域锰矿成因应为原生沉积、碳酸盐还原和发酵作用三者结合的产物。
  通过区域系统研究,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沉积微相、构造断块分布特征及区内地质矿产特征,认为坪坝~修齐断裂次级断裂为有利的成矿部位,圈定出三个具体的找矿远景区,即断块Ⅰ、Ⅱ、Ⅲ。

著录项

  • 作者

    孙发明;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翠华,罗远良;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320.2;
  • 关键词

    锰矿; 地质构造; 矿石特征; 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