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于田县乌孜伦格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6h】

新疆于田县乌孜伦格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铜矿研究现状

1.3.2 国内铜矿床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路线及工作量统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3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地层

2.2.1 卡羌岩群

2.2.2 石炭系皮什盖萨依组

2.2.3 阿羌火山岩

2.2.4 康苏拉克组

2.2.5 风成砂

2.3 构造

2.3.1 冲褶带

2.3.2 断裂

2.4 侵入岩

2.4.1 细粒花岗闪长岩

2.4.2 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2.4.3 中粒角闪石英闪长岩

2.4.4 酸性岩脉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

3.1 赋矿地层主要岩石类型

3.2 岩石学特征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3.1 火山岩

3.3.2 侵入岩

3.4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3.5 矿化带的划分及特征

3.5.1 矿化带主要岩石类型及特征

3.5.2 矿化蚀变带的特征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赋矿围岩蚀变特征

4.2 矿体特征

4.2.1 Ⅱ-1号矿体

4.2.2 Ⅱ-2号矿体

4.2.3 Ⅲ-2号矿体

4.3 矿石矿物组合

4.3.1 矿物成分

4.3.2 矿石结构、构造

4.3.3 矿石化学成分

4.4 矿石分带

4.5 矿石类型及品级

5.1 矿床类型的确定

5.2 成矿期次及矿物生成顺序

5.3 成矿条件分析

5.4 找矿标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乌孜伦格铜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南缘,西昆仑成矿带的东部。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仅限于野外矿产地质调查,对矿体进行了初步圈定,但对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论文通过野外地表露头调查,结合槽探、钻探工程,查明矿体形态、空间展布、围岩蚀变、矿石结构和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形成期次及生成顺序等,确定矿床成因类型,探讨可能的成矿作用过程。
  研究表明乌孜伦格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二叠系阿羌火山岩(P1-2α),岩性主要为蚀变安山岩,矿体在阳起石化安山岩或火山碎屑岩中呈透镜状、似层状分布。主矿体位于研究区中西部,沿皮希盖河两岸呈“V”字形出露,东端矿体厚大,矿化强,并被一条宽2m的蚀变闪长岩脉穿插,西端变薄,矿化减弱。空间形态呈“人”字形斜卧,剖面上分为两枝,形成厚大的富矿段。矿体出露长度40m,平均厚度9.10m,铜品位1.50%。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铁矿和钛铁矿等;脉石矿物为阳起石、绿帘石、石英、绿泥石、绢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等。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不等粒和变晶~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和块状构造为主、偶见条带状、脉状、星点状构造和蜂窝状构造。赋矿围岩青盘岩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和孔雀石化等蚀变普遍发育。矿石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分为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成矿期次分为火山岩型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
  成矿作用与火山喷气和热液共同作用有关,各旋回火山喷发后期的喷发—热液阶段,喷出大量含硫质气体,与海水淋滤出的高浓度的成矿物质结合,在适宜的地质环境条件下沉积成矿,同时后期叠加了热液成矿作用,使成矿物质再次富集形成块状矿体,热液沿构造空间充填形成脉状矿石,交代形成浸染状矿石。后期构造对矿体具有一定破坏和改造作用。矿床类型为与海相火山岩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后期伴随热液成矿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李有华;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国芝,李昌权;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410.2;
  • 关键词

    铜矿; 地质构造; 矿体特征; 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