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琉球汉诗史略
【6h】

琉球汉诗史略

代理获取

摘要

现在日本冲绳县所辖的琉球群岛为原来的古琉球王国,自明朝洪武5年琉球使通中国(1372年)到日本废琉置县,即史称第二次“琉球处分”(1879年),这五百年间,琉球王国在与中国明清两朝的来往交流过程中,将中国文化中最精髓的瑰宝——汉诗植入了琉球的土壤之中,并随之开花结果。目前来看,对琉球汉诗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停留在整理琉球汉文学文本的阶段。接下来的进一步研究,应该进入梳理琉球汉文学发生、发展、高潮和衰微的过程,并将琉球汉诗大致的风貌全面展示出来。探究琉球汉诗文学习借鉴中国诗文文化心理、文化背景的方法,对深化中琉两国文学的研究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将立足于东亚汉字文化圈,以东亚文化交流为背景,细致分析琉球汉文学发生、发展以及衰亡的原因和过程,对琉球汉诗文的成就作一个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归纳出琉球汉诗文各个时期发展的特点。
  本文由绪论和四个章节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对于琉球汉诗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轨迹进行了分析,并对琉球汉诗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
  第一章介绍了明王朝藩属时期的琉球汉诗的产生和背景和土壤,以及汉诗在琉球传播的途径,以及明王朝藩属时期琉球汉诗的保存现状。为清代琉球汉诗的进一步发展乃至繁荣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明代可谓是琉球汉诗的酝酿时期
  第二章对1636年-1759年期间(康熙25年-雍正8年)(尚真17年-尚敬13年)的琉球汉诗人以及琉球汉诗进行分析,这个时期汉诗的发展特点为汉诗人比较多,创作主体以勤学生为主,但是作品数量相对较少,写作质量也参差不齐,据现有资料统计这一时期涌现除了43位汉诗人,共计363首汉诗。其中由琉球政治家思想家汉诗人程顺则编纂的琉球第一部汉诗总集《中山诗文集》的诞生,这个时期琉球汉诗最为重要的成就。
  第三章,介绍了(1760年-1844年)(乾隆二十五年—道光二十四)(尚穆9年-尚育7年),这一时期有了前面的两个阶段的酝酿和发展,大量的诗作涌现出来,可以称之为琉球汉诗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于前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汉诗人相对较少,但是诗作质量总体比较高,但是汉诗作品却比前一阶段多,这一时期官生汉诗的全面开花,官生诗人成了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群体。
  第四章围绕琉球汉诗的落幕展开(1845年-1884年)(道光二十五年-光绪10年)(尚育8年-),琉球最后一批官生诗人,琉球国最后一批官生林世功、林世忠、葛兆庆、毛启祥4人北监就读,林世功、林世忠兄弟习诗成绩显著、收汉诗147首,刊行于清国诗坛。崛起于琉球本土的诗人蔡大鼎,是一位高产诗人,36年间,刊行了5部诗集,创琉球汉诗人创作的最高纪录不仅唱到琉球国消亡之日,他的诗集还刊行在“琉球处分”5年后1884年,但遗憾的是,琉球汉诗人们的歌唱,在高潮之中嘎然而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