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组工作介入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效果研究——以上海市Y特教机构随班就读学生为例
【6h】

小组工作介入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效果研究——以上海市Y特教机构随班就读学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外相关文献

2.3 国内相关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方法:实验法

3.2 实验研究设计

3.3 小组评估工具

3.4 研究思路

3.5 研究技术路线

3.5 创新与特色

第4章 研究过程

4.1 机构介绍

4.2 研究对象

4.3 前期调查

4.4 小组干预

第5章 研究结果分析

5.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5.2 EBD儿童行为问题评估与分析

5.3 EBD儿童社交能力差异分析

5.4 小组工作方法对EBD儿童随班就读的有效性分析与评估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CBCL量表

附录二:小组活动方案一

附录三:小组活动方案二

附录四:小组活动方案三

附录五:小组活动方案四

附录六:小组活动方案五

附录七:小组活动方案六

附录八:日常行为观察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通过小组工作介入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实验对照,研究问题是评估小组工作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适应随班就读的干预成效是否显著,并证实小组工作方法是否是适合我国干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最佳途径之一。目的是改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异常情绪和行为,学习人际交往能力,适应随班就读环境,最后对如何提高小组工作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干预效果提出有效性建议。 笔者通过前期调查搜集资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并进行小组方案策划与实施,接着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最后根据笔者对他们在学校课堂与课余行为的观察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证明:未接受小组干预的学生与接受小组干预的学生之间,其行为与社交能力有显著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控制组CBCL七个维度中,男童与女童的抑郁、多动、攻击性均值差异显著;男童的强迫性、违纪均值差异显著;女童的社交障碍均值差异显著;男童女童的体诉均值差异都不显著。观察发现,接受小组干预的学生在随班就读中表现差异显著,在行为、自我管理和社交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和提升。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小组工作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适应随班就读的干预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为问题干预结果显著;社交能力的干预有效;课堂行为的介入成效显著;课间行为的介入有效;小组工作介入具有独特优势。小组工作可以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起到正强化作用,此方法是适合我国干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最佳途径之一。 因此,笔者提出三点建议:其一,为适应不良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提供个别化辅导;其二,班级同学是帮助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重要载体;其三,提高服务于特殊儿童的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