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照射的剂量学研究
【6h】

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照射的剂量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左侧乳腺癌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的物理剂量学研究

1.计划设计

2.放射治疗计划评价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调强放射治疗左侧乳腺癌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的物理剂量学研究

1.计划设计

2.放射治疗计划评价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心脏损伤研究进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左侧乳腺癌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的物理剂量学研究目的 研究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内乳区放射治疗的几种技术的剂量分布特点。通过比较常规混合射线技术、部分扩大切线野技术和分段切线野技术在靶区覆盖率和正常组织剂量(如心脏,肺和对侧乳腺)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1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CT扫描,在CT图像上勾画胸壁、内乳区、心脏、同侧肺和对侧乳腺,每例患者均设计三种不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要求90%的PTV(Planning Target Volumn)接受50Gy。 结果 对于总PTV,三种治疗技术的覆盖率都是令人满意的。对于内乳区PTV,分段切线野技术(V<,47.5>:94.39%±4.31)、部分扩大切线野技术(V<,47.5>:95.99%±5.40)与常规混合射线技术(V<,47.5>:87.62%±9.33)相比,内乳区PTV剂量更均匀;常规混合射线技术内乳区PTV的高剂量区V<,D105>%、V<,D110%>、V<,D115>%和V<,D120%>都明显多于其他两种放射治疗技术。对于心脏和肺,分段切线野技术(心脏8.93Gy±1.70,肺12.53Gy±2.37)与部分扩大切线野技术(心脏13.16Gy±3.10,肺13.60Gy±2.02)、常规混合射线技术(心脏11.34Gv±2.17,肺13.89Gy±1.99)相比,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同侧肺的平均剂量。对于对侧乳腺,常规混合射线技术(0.26Gy±0.15)与分段切线野技术(1.13Gy±1.06)、部分扩大切线野技术(1.79Gy±1.65)相比,降低了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P=0.0021)。 结论 三种技术都能达到满意的:PTV覆盖率。尚无一种技术能同时获得PTV剂量均匀足够的最大化和心肺剂量的最小化。但是本研究的三种技术中,分段切线野技术较好地平衡了靶区覆盖完整性和保护正常组织两方面,对于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照射患者有一定剂量学优势。 第二部分:调强放射治疗左侧乳腺癌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的物理剂量学 研究目的 比较和评价使用分段切线野技术和调强技术治疗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内乳区剂量分布特点。 材料和方法 1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CT扫描,在CT图像上勾画胸壁、内乳区、心脏、同侧肺和对侧乳腺,每例患者设计两种不同的放射治疗计划,分别采用分段切线野放射治疗技术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要求90%的PTV接受50Gy。 结果 对于总PTV,两种治疗技术的覆盖率都是令人满意的。内乳区PTV的高剂量区V<,D105%>、V<,D110%>、V<,D115>%和V<,D120%>两种技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技术的高剂量区都较小。调强放射治疗技术(C11:0.71±0.02;C12:0.64±0.02)的靶区适形性优于分段切线野技术(CIl:0.50±0.03;C12:0.45±0.03)。但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心脏:19.03 Gy±3.48;肺:15.58 Gy±2.01)心脏和同侧肺的平均剂量高于分段切线野技术(心脏:8.93Gy±1.70;肺:12.53 Gy±2.37)。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还使得心脏和同侧肺的V<,5-10>较大。对侧乳腺,两种技术的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分段切线野技术1.13Gy±1.06,调强放射治疗技术1.08Gy±0.25)。 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分段切线野技术相比进一步提高了靶区的适形性。两种技术较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混合射线技术都改善了靶区的剂量分布,同时较好地保护了正常组织。但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使较多的正常组织体积受到低剂量的照射。临床应用的长期安全性尚不能确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