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嘉道年间的女性声音——论才女汪端的文学创作和文学处境
【6h】

清嘉道年间的女性声音——论才女汪端的文学创作和文学处境

代理获取

摘要

汪端(1793-1838),清代乾嘉道年间才女,所创《自然好学斋诗集》收录诗1143首,选辑《明三十家诗选》初集八卷二集八卷。曾撰成历史小说《元明逸史》八十卷,学道后焚毁其稿。汪端在文才、妇德、道术上都广受称道。她出生书香门第,无论父系,母系,还是夫系均为诗礼世族大家,享有得天独厚的文学成长环境。她禀赋优异,幼年即能咏诗,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闺阁教育熏陶,且嫁入陈门后,与才子陈裴之咏诗互赠,相得益彰。其舅翁陈文述追慕袁枚,提倡支持女子诗学,门下有碧城仙馆女弟子,汪端与之多有交游唱和。及至中年家道变迁,尝尽人世悲欢离合,加之体弱染疾,以致向道问禅。
   汪端熟读史传和历代诗歌,行笔老练,观点独到。其题画诗、题壁诗细腻清艳,咏史诗、纪事诗精于用典,工于用事。七律诗是汪端最为擅长的诗体,自称“七律可传”。诗风以“清”为诗之神,以“真”为诗之骨。而内在情韵的温润柔和也是汪端诗歌审美特征之一。她在创作中极力地避免闺阁纤裱之气,突破闺房女儿之意,将家国之愁、社稷之恨和人生忧患融入到清雅婉约的诗歌中。汪端阅高青邱集,得知明太祖残害忠良暴殄名儒,悲愤填膺,思欲导正谬误诗说,誓翻诗坛冤案,故编《明三十家诗选》。诗选主张清仓雅正之作,以诗存人、知人论世,评判标准虽与之前的男性选本有一点表述的区别,但在总体原则上还是一致的。所发之声多是一些强调,或是一些补充。综观汪端的诗集和诗选,可以发现女诗人有意识地避免写作任何有强烈性别意识和色彩的东西。她去除了自身的脂粉气,洗去女儿故态,谦虚而小心地遵守着闺训礼教,附和着主流诗坛的声音。
   在中国旧式的教育体制之下,文化家族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构成文化传播的网络结构。以汪端为代表,自乾嘉道时期起,江南世族大家对女子诗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族既给汪端带来了文学生命需要的营养,也为她文学声誉的传播提供了基础和工具。父母、子女,乃至婿媳,皆以读书作诗为荣为乐,形成了书香门第。女诗人与馆阁文人互通诗学,受其鼓励和指点;也与闺秀名家唱和应答,联吟结社。汪端与张云璈、陈文述、舒位等男性文人都有酬答诗作,与姨母姊妹、壁城仙馆女弟子也常有诗文往来。其文学活动体现了嘉道年间男性主流文学与闺秀文学的融和沟通,也体现了女性文学群体相对兴盛的局面。闺秀才女进行文学创作,与男性文人争胜,在企图留名文学史的同时,也深受礼教约束,母教妇德之影响。这种微妙的文学处境,造成了女性文学创作的性别特色弱化,审美心态游移的现象。当时的闺阁才女纷纷趋同于“学士化”、“文人化”,接受主流文化的传承,涉猎群书,通经读史。汪端的咏史纪事诗无不以谈兵戎、议天下为主题,淡化性别书写,淡化离愁感伤,来表达自身对名士正统的维护和名士声誉的膜拜。汪端的留名方式,是以正统诗学为基础,以温柔敦厚为准则。一方面希求自己的创作能突破闺阁,表现出更大更旺盛的生命力,并且影响到闺秀圈之外的文人;另一方面,又谨守妇德,慎于言行,不敢逾越性别的雷池,恪守低调。而她白焚小说,却又表现出了才女对传统妇德的回归,对传统性别职责的反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