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濮凹陷断裂输导体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
【6h】

东濮凹陷断裂输导体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研究区地质概况

二、论文来源及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六、开展的实际工作

七、取得的主要认识

第一章断裂发育特征及其主要活动期

第一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剖面和平面分布

第二节构造演化及沉积背景

第三节断裂活动期次及时间

第二章相对静止期断裂输导或封堵作用评价

第一节相对静止期流体沿断裂带的活动机制

第二节断裂两盘地层接触特征

第三节断裂带地层岩性分析

第四节相对静止期断裂垂向输导能力综合评价

第五节断裂的侧向封堵能力评价

第六节断裂输导模式的建立

第三章与断裂输导相关的成岩及流体活动记录

第一节裂缝的发育及其特征

第二节方解石脉中的成岩及流体信息

第三节烃类流体沿断裂运移的直接记录

第四节包裹体GOI分析对油气沿断裂活动的指示

第四章断裂输导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第一节浅层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油气成藏期次及年代分析

第三节断裂输导作用下的浅层油气成藏模式

第四节断裂输导体与浅层油气成藏的关系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结束语

展开▼

摘要

流体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研究是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前沿领域和热点科学问题。东濮凹陷在古近纪为断陷盆地,新近纪为坳陷沉积。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长期的断裂活动,盆地内断裂十分发育。沙河街组一段以上的浅层本身生烃条件较差,在浅层成藏的油气来自于深层沙三段主力烃源岩。断裂输导体是油气由深到浅运移的重要介质,同时也是构造圈闭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区断裂输导体系的作用特点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认识浅层油气成藏规律,实现研究区勘探新层位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构造一沉积演化为背景,首先确定了断裂开启的主要时期,进而综合断裂带岩性,断层产状,应力场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从定性到定量,通过计算主应力方向与断层走向的夹角、油气垂向渗滤速率、SGR参数等评价相对静止期主要油源断裂的垂向输导及垂、侧向的封闭能力,并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建立断裂输导模式。继而对与断裂活动有关的流体记录,应用了方解石脉碳、氧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含油气包裹体丰度统计等关键技术,为油气沿断裂带的活动特点提供可靠证据。将自生伊利石钾、氩测年分析结果与成岩背景及次生流体包裹体分析相结合研究浅层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最终建立断裂输导背景下的成藏演化模式,探讨研究区断裂输导体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是:(1)东营组沉积以来断裂活动性减弱,但受两期构造运动过程的影响,具有间歇开启的特点,东营组沉积末和明化镇组沉积末的构造运动期是断裂活动开启的两个主要时期。(2)油源断裂输导模式主要有三种:兰聊断裂为代表的高输导作用型;以黄河和长垣断裂为代表的断裂前期开启后期部分层段高输导型;以文东、文西断裂为代表的断裂前期活动开启、后期泥质充填高封闭型。(3)油源断裂的存在是浅层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古近系东营组和沙一段储层发生了两期的油气充注成藏,成藏期与两期断裂活动开启时间一致。断裂后期活动使得油气再次充注成藏的同时已有的油气藏也发生调整。已有油藏被破坏后的油气与来自深部油源二次排烃的油气在断裂再次活动开启的作用下向浅部运移,是否成藏或散失与断裂在相对静止期封闭作用关系密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