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主控因素与剩余油分布规律——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台兴油田为例
【6h】

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主控因素与剩余油分布规律——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台兴油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实际工作

1.7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台兴油田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

2.1 油藏地质特征

2.2 油藏开发难点

第三章 油藏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

3.1 断裂系统

3.2 储层特征

3.3 火成岩刺穿作用

3.4 其它控油因素

3.5 主控因素与开发部署

第四章 精细油藏描述

4.1 构造描述

4.2 沉积微相描述

4.3 微观结构描述

第五章 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规律

5.1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

5.2 剩余油分布特征

5.3 主控因素与剩余油分布

第六章 资源挖潜对策

6.1 挖潜原则

6.2 挖潜技术对策

6.3 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目前该类油藏采收率普遍较低,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具有较大的储量挖掘潜力。本文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台兴油田阜三段油藏为典型特例,重点研究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的主控因素与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此类油藏的地下面貌,研究有效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对策,制定合理的科学挖潜方案,通过综合治理,以期获得较高的采收率,这对于提高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难动用储量的开发水平,实现资源接替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主控因素入手,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研究,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及三维地震人机联作构造解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以动静态综合识别技术落实内部低序级断层为突破口,建立精细构造模型,同时开展精细储层研究,对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并加强油藏工程技术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根据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针对剩余油分布特点制定合理的挖潜对策。
   研究中采用了一系列特色方法和技术,如在构造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做到井、震结合,通过地质标定、人机交互精细地震解释,为复杂小断块油藏低序级断层归位组合,准确刻画构造奠定了基础;在储层研究中,把储层单元细分至单砂体,进行储集岩的类型、岩相、岩性、分布范围、形态特征、孔隙结构和储油物性变化综合描述;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模型,结合动态监测成果,通过精细数值模拟,找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研究提出的综合治理措施,较为明显地改善了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主力断块加密调整,开发状况明显好转,油田产量上升,水驱采收率显著提高,低效区块通过零散调整恢复了正常生产。
   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有:(1)苏北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断层相互切割,是复杂小断块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2)储集岩的岩相、分布范围、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变化,直接控制着地下油气的分布和产能,是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3)断裂系统发育的部位,断块破碎、复杂、面积小,往往一次井网储量控制程度低,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富集区;(4)沉积微相过渡带,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水驱波及程度低,是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富集区;(5)断裂系统是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低序级断层是此类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