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致密油储层物性动用下限确定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吴仓堡油区长7储层为例
【6h】

致密油储层物性动用下限确定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吴仓堡油区长7储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吴仓堡油区地质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概况

2.3 工区资料情况

2.4 勘探开发现状

2.5 岩石学特征

2.6 孔隙结构特征

第三章 致密油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3.1 储层岩性特征

3.2 储层物性特征

3.3 储层电性特征

3.4 储层含油性特征

3.5 储层四性关系

第四章 储层参数计算模型

4.1 孔隙度计算模型

4.2 渗透率计算模型

4.3 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

第五章 储层物性动用下限方法研究

5.1 静态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

5.2 动态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

5.3 综合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

第六章 应用实例分析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常规油藏的剩余可采储量日益减少,使得当今的勘探开发重点不得不转向难度较大的复杂油气藏,如致密油藏。而致密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评价和确定是油水层识别、剩余储量的精确计算、开发方案的制定和经济技术评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吴仓堡油田长7储层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因此,准确的确定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物性下限很有必要。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吴仓堡油区长7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储层物性动用下限难以确定这一实际情况,在综合对比分析测井、试油数据、储层物性分析等地质资料,查明储层物性与地质、开发等动静态资料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学原理和超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机理,利用10种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有效储层的物性动用下限展开研究,确定了孔隙度、渗透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的动用下限。本次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
  (1)鄂尔多斯盆地吴仓堡油区为一大面积分布的砂岩岩性气藏,其长7致密油层组在湖盆中心大面积连续分布,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12%,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mD~1.53mD之间,一般小于0.3mD。
  (2)针对吴仓堡油区长7储层岩性复杂、物性变化较大等实际情况,对储层岩性进行了识别之后,深入分析储层“四性关系”,并建立了该地区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3)应用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测井参数交会图法、产能模拟法、束缚水饱和度法和压汞法6种静态方法确定了研究区目的储层的物性下限分别为:孔隙度下限确定为Ф=6.1%,渗透率下限确定为K=0.040mD;由于储层特征、地层压力等因素都对储层的物性下限有控制作用,动态资料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储层的性质,应用驱替压力实验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含油量累计法和测试法4种动态方法所确定的目的储层物性下限分别为:孔隙度下限确定为Ф=6.4%,渗透率下限确定为K=0.042mD。
  (4)经过对研究区长7致密油层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研究和综合对比,确定了孔隙度下限Ф=6.2%、渗透率下限K=0.041mD。该标准经证实可靠,为研究区后期的有效厚度划分、储量计算和制定开发方案打好了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康鹏兴;

  •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之的;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
  • 关键词

    致密油层; 物性下限; 测井响应; 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