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北城市典型大学校园绿地生境类型及生境营造方法研究
【6h】

西北城市典型大学校园绿地生境类型及生境营造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研究方法及框架

1.4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界定

2校园绿地生境的相关概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2相关理论

2.3国内外研究现状

2.4本章小结

3基于大学校园绿地空间布局的绿地类型划分

3.1大学校园绿地含义与特点

3.2大学校园绿地的生态结构

3.3大学校园绿地的类型划分

3.4本章小结

4校园绿地生境类型划分

4.1生境影响因子的引入与分析

4.2基于场地设计的生态因子的提炼

4.3绿地生境类型划分

4.4本章小结

5西北城市典型大学校园绿地生境状况调研

5.1调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5.2校园街区特点

5.3校园空间布局及绿地系统

5.4校园绿地生境条件

5.5各校园绿地现状生境分析

5.6本章小结

6大学校园绿地生境营造方法研究

6.1生境营造原则

6.2生境营造绿地的选址

6.3改变水因子的生境营造

6.4改变日照因子的营造方法

6.5营造多样化的生境类型

6.6植物选择引导

6.7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北地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而城市附属绿地由于其在城市中具有面积大分布广的特点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校园绿地是城市附属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代甚至更早建成的大学校园绿地的生态环境稳定,在附属绿地中具有绿地率高、管理统一、假期缓冲时间长、示范性强等特点,因此校园绿地的生态建设非常重要。
  现今国内外关于生境的研究多针对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生态格局,但对于微观层面能够具体指导场地中绿地生态设计方法的理论较少。尤其是从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因子角度入手的理论微乎其微。现状校园绿地建设多注重绿地的美观,植物配置也考虑了乡土植物的运用,但没有考虑植物习性和场地生境类型的关系,场地中绿地的生境类型单一。校园虽具有一定的生态效应但没有最大化的发挥。所以本文以西北地区典型大学校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法,主要研究西北地区城市典型校园绿地生境类型及生境营造方法。本文首先在中观层面上,基于校园绿地的空间布局对校园内绿地类型进行梳理。最终归纳为校园的集中绿地、建旁绿地、道旁绿地、广场绿地和边界绿地五类,五类绿地类型共同构成了校园绿地的“点”、“线”和“面”的生态网络;其次在微观层面上对绿地生境类型进行划分。对绿地内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因子分析,结合校园场地设计提取校园绿地中场地设计可改变的主导生态因子,如日照,水体和地形。并按照多因子叠加的方法进行理论类型划分,最终划分为阳生旱地、阳生湿地、建筑阴生旱地、建筑阴生湿地、植物阴生旱地、植物阴生湿地六种生境类型;再次,本文在理论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北地区典型校园绿地的现状生境调查,发现校园绿地生境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研究了西北地区主导生态因子影响下的场地生境营造方法。提出在校园不同绿地类型中营造多样丰富的生境类型的措施和模式,对不同生境类型中的植物选择提出建议。
  本研究不仅对校园绿地的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及解决方案,而且对城市绿地的生态建设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为以微观途径实现校园绿地和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的中观和宏观目标创造思路。最终为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做出贡献。
  本课题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51338007)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大中城市绿地-生境营造模式及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51278410)资助[17]。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