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的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研究
【6h】

基于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的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城市群形成研究

1.3.2 国内外城市群联系指标研究

1.3.3 国内外城市群联系方法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2. 城市群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城市群的概念

2.2 城市群形成理论

2.2.1 集聚经济理论

2.2.2 区域经济理论

2.2.3 增长极理论

2.3 城市群分析理论

2.3.1 空间要素相互作用理论

2.3.2 最优城市规模理论

2.3.3 城市网络理论

3. 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

3.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3.1.1 实用性原则

3.1.2 客观性原则

3.1.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3.2 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指标选取

3.2.1 影响城市间联系的因素

3.2.2 指标的确定

3.3 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方法及模型

3.3.1 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方法比选

3.3.2 主成分分析法

3.3.3 引力模型

3.3.4 社会网络分析法

4. 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划分

4.1 我国城市群发展概况

4.1.1 我国的城镇化历程

4.1.2 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

4.2 城市群空间网络范围划分过程

4.2.1 城市群空间划分流程

4.2.2 数据来源

4.3 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初步界定

4.3.1 样本城市综合实力

4.3.2 建立城市间引力值矩阵

4.3.3 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

4.4 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最终界定

4.4.1 边界城市的空间联系判定

4.4.2 城市群空间联系范围确定

5. 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分析

5.1 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分析思路

5.1.1 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分析维度

5.1.2 网络分析典型城市群的选取

5.2 典型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可视化分析

5.2.1 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可视化

5.2.2 珠三角城市群网络可视化

5.2.3 京津冀城市群网络可视化

5.2.4 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可视化分析结论

5.3 典型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凝集子群分析

5.3.1 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凝聚子群

5.3.2 珠三角城市群网络凝聚子群

5.3.3 京津冀城市群网络凝聚子群

5.3.4 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凝聚子群分析结论

5.4 典型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中心性分析

5.4.1 长三角城市群网络中心性

5.4.2 珠三角城市群网络中心性

5.4.3 京津冀城市群网络中心性

5.4.4 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中心性分析结论

6.1 城市群中心城市网络联系分析

6.1.1 城市群中心城市网络可视化

6.1.2 城市群中心城市网络凝聚子群

6.1.3 城市群中心城市网络中心性

6.2 城市群之间网络联系对比分析

6.2.1 城市群之间联系网络可视化对比分析

6.2.2 城市群之间联系网络中心性对比分析

6.2.3 城市群之间联系网络密度对比分析

6.3 城市群之间空间联系网络分析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优化城市空间联系的对策与建议

7.2.1 调整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加强地域间带动作用

7.2.2 疏解超大城市功能,促进城市间协同共赢

7.2.3 打破行政界限,统筹区域发展

7.2.4 适当增加城市数量,加快中小城市发展

7.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逐渐被城市网络所替代。城市群作为国家进行空间布局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参与经济竞争的新平台,其发展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人们尤其关注从城市网络的角度分析城市间的联系和结构。而构建城市网络也成为了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稳定平衡结构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总结梳理大量国内外城市群及城市群联系的相关理论、研究文献以及我国城市发展历程与现状,聚焦于城市网络联系下形成的城市群范围界定、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网络以及城市群之间空间联系网络研究。在实证分析中,论文选取全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使用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作为基础研究的横截面数据,结合各城市实际的地理区位,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房地产发展水平以及城市间流量三个方面的十项指标建立城市群联系网络分析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所有样本城市的综合得分,运用引力模型计算所有城市两两之间的引力值,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样本城市的空间联系网络。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最终划分了20个城市群,验证了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全国288个地级城市样本容量划分的可行性。 (2)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代表分析了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网络,发现长三角整体网络的联系关系最为紧密,具有多个中心城市且布局均衡,对外围城市的带动效果较好。珠三角城市群周边城市分两个方阵向广州和深圳分别聚合靠拢的趋势明显。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优势突出,但核心区域稳定性较差,未形成多中心协同的网络结构。 (3)以各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代表研究了城市群之间的空间联系网络,并通过对比分析了城市群之间的差异性。首先,由中心城市形成的整体网络存在一定网络联系,且重心偏向于中原地区。中部和东部中心城市的联系较明显,但西部相对孤立。其次,东部城市群的空间联系网络最为紧密且集中程度明显,中部次之,西部城市网络不明显。 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调整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加强地域间带动作用;疏解超大城市功能,促进城市间协同共赢;打破行政界限,统筹区域发展;适当增加城市数量,加快中小城市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