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沙瓦布齐地区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
【6h】

新疆沙瓦布齐地区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

一、交通位置及范围

二、交通条件

三、自然地理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二、盆地分析中构造研究现状

三、研究区前人工作程度

四、存在问题

第三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 大地构造位置

第二节 区域地层

一、沙瓦布齐地区中新生代地层划分及与塔北地层对比

二、沙瓦布齐地区地层及其分布特征

第三节 岩浆岩

第四节 矿产资源

第三章 构造特征与演化

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北缘基本构造特征

一、构造分区

二、断裂构造特征

三、构造应力场特征

第二节 研究区基本构造特征

一、区域构造特征

二、沙瓦布齐地区构造特征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

一、新构造运动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第四节 天山隆升状况研究

一、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简介

二、天山隆升时代

三、山体隆升速率

第五节 天山夷平面发育特征

一、夷平面发育级次

二、夷平面分布特征

三、夷平面发育时限

第六节 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一、塔里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区域构造背景

二、中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第四章 沙瓦布齐地区铀成矿基本特征

第一节 矿区基本构造特征

一、断层的分布特征

二、断层对铀矿层的影响

第二节 矿区含矿层沉积特征

一、岩性与沉积相

二、目的层沉积旋回特征

第三节 铀矿化特征

一、铀矿化产出层位

二、铀矿体特征

三、赋矿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四、铀存在形式

五、铀矿化年龄

六、存在问题及探讨

第五章 构造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第一节 古板块构造背景对铀源体的控制

第二节 建造期构造-沉积演化对铀成矿的控制

第三节 白垩纪末的构造运动对铀成矿的影响

第四节 古近纪弱伸展构造环境与铀成矿

第五节 新构造运动对铀矿体的改造

第六节 沙瓦布齐地区构造-铀成矿模式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其说明

致谢

附表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针对沙瓦布齐地区铀矿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和铀成矿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大等特点,从塔北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天山隆升期次、铀成矿基本特征及成矿时代等方面入手,以构造演化为主线,对本区构造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沙瓦布齐地区构造-铀成矿模式。
   塔里木盆地北缘现今地表由西向东分为柯坪冲断带、乌什冲断带和库车冲断带,各带具不同的展布方向和构造特征。而这三个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与塔北的断裂分布密切相关。整个断裂体系可分为两组,一组为具逆冲性质的东西-近北东东向断裂系统;另一组为北西向断裂系统,具走滑性质。前者控制构造的南北分带性,在塔北地区形成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后者控制塔北东西向构造格局,使塔北东西部构造变形程度产生明显的变化。而这些断裂系统均为塔北南北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产物。研究表明喜山期构造应力场最强,对塔北的影响最大。
   通过对塔里克、沙瓦布齐和巴什布拉克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测试与隆升热历史的模拟,并结合前人的数据,得出天山中新生代经历了四个阶段的隆升,即:第一阶段隆升:135~145Ma(侏罗纪末);第二阶段隆升:75~40Ma(白垩纪末-始新世末);第三阶段隆升:25~10Ma(中新世);第四阶段隆升:4.0Ma~现今(上新世末-现今)。计算出三个地区不同阶段的隆升速率,其中沙瓦布齐地区山体隆升速率最大,为889.7~991.4m/Ma。
   本区于上新世末进入新构造运动强烈变形阶段。由于存在基底卷入式断裂,将水平挤压构造应变量转换为垂直隆升量,本区铀矿体遭受抬升、剥失,并接受地表水的改造;另一方面,矿床南部山体的隆升,使铀矿体免遭进一步剥失,具有保矿作用。
   侏罗纪,塔北地区进入应力松驰的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在沙瓦布齐地区沉积了一套近山前的含煤粗碎屑岩有利建造。根据沉积旋回和沉积相特征,将含矿目的层中下侏罗统铁米尔苏组分为两个岩性段,四个岩性亚段。铀矿体主要产于该组上段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中。
   铀矿体产状陡立,呈板状、层状和透镜体状。铀主要以铀矿物、吸附态铀及类质同像(含量甚微)三种方式存在。
   赋矿砂体中有机质和S的含量均较高,且两者具正相关性。从Fe元素的变化特征可知铀矿体在后期遭受了地表水的淋滤。本区铀成矿伴随Cd、Mo和Re元素的富集,具有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微量元素富集的一般规律。
   经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的对比和花岗岩体隆升热历史的模拟,发现本区西北部早二叠世火山岩系既是侏罗系的物源,也与下寒武统碳硅泥岩系一同为铀成矿提供铀源。
   利用微粒铀矿石U—Pb定年技术,测出本区主要一期铀矿化发生于39.0Ma,即始新世。此时,本区侏罗系有利建造在山前断裂的影响下发生掀斜;古气候条件已从温湿转变为干热;天山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和下寒武统碳硅泥岩系于古新世开始较大幅度的隆升,并为铀成矿提供外部铀源。在诸多有利因素的控制下形成了砂岩型铀矿化。
   最后,在综合分析本区及天山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沙瓦布齐地区构造-铀成矿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