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成藏与主控因素研究
【6h】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成藏与主控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油气源对比研究

1.2.2油气运移的期次、方向和通道研究

1.2.3地层水性质与油气保存的关系

1.2.4塔中地区油气成藏研究现状

1.3研究区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3.1构造演化与沉积演化

1.3.2塔中I号断裂东西分段特征

1.3.3奥陶系地层与沉积相

1.3.4油气田分布情况及油气藏特征

1.3.5存在的问题

1.4研究思路、内容和成果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内容

1.4.3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烃源岩及油气源对比

2.1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2.2油源对比

2.2.1原油物理性质对比

2.2.2原油饱和烃组成特征对比

2.2.3原油碳同位素对比

2.2.4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

2.3气源对比

2.3.1天然气组成及干燥系数

2.3.2天然气碳同位素

第三章塔中I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成藏研究

3.1油气运移期次分析

3.1.1塔中I号坡折带东段

3.1.2塔中I号坡折带西段

3.2油气运移方向研究

3.2.1晚加里东期油气运移方向

3.2.2晚海西期油气运移方向

3.2.3喜山期天然气运移方向

3.3油气运移通道分析

3.3.1各层段油气平面显示情况

3.3.2各区块油气垂向显示情况

3.4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3.5油气成藏模式

第四章塔中I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4.1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4.1.1断裂对油气的产能影响很大

4.1.2断层控制着油气的纵向分布范围

4.1.3断裂活动控制了沉积相的展布及储集层的类型

4.1.4断层、裂缝对储层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4.1.5多期不整合为多套岩溶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2多套优质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

4.2.1多套优质岩溶储层的响应特征

4.2.2优质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形成的影响因素

4.3有利勘探区预测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塔中Ⅰ号坡折带是早奥陶世末形成的断裂坡折带,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自下奥陶统鹰山组至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良一段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截至2008年底已上交探明和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亿多吨,天然气2000多亿方。同时塔中Ⅰ号坡折带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和多期叠加改造,具有多套油源供烃,多期油气运聚的成藏特征,其成藏过程十分复杂,因此,开展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成藏与主控因素研究对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烃源岩的特征入手,通过原油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进行了油源对比,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原油大多具有混源特征,既有来自寒武-下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又有来自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分析认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是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藏的主力油源岩层。另外,通过天然气的组分和碳同位素进行气源对比认为,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天然气的成因大体可分为4种:中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原油裂解气、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裂解气、以上两者的混源气及上寒武--下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裂解气,不同成因的天然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通过原油饱和烃色谱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色质谱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有过三期油气充注,即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燕山--喜山期,前两期以油为主,后一期以气为主。晚加里东期的油气来自于寒武--下奥陶统烃源岩,晚海西期的油气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喜山期的天然气成因复杂。另外,利用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各层段的平面和垂向上的油气显示情况并结合该区的构造地质背景,分析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的运移方向和运移通道。油气先沿断裂垂向运移至奥陶系,然后沿碳酸盐岩孔--洞--缝岩溶储层进行侧向运移,但不同运移期油气的充注口和侧向运移方向有别。 本文还探讨了决定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两大关键因素:大量存在的输导体系及多套优质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并总结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形成的影响因素,认为除构造作用对岩溶储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外,其它影响因素还包括古气候和古地貌、沉积相、岩性和成岩作用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