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美典型褶皱冲断带及毗邻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6h】

北美典型褶皱冲断带及毗邻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选题来源、依据及目的意义

1.1.1选题来源

1.1.2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1.2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研究现状

1.2.2存在问题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主要研究内容

1.3.2.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3.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 北美区域地质背景

2.1构造背景

2.1.1区域构造位置

2.1.2北美构造单元划分

2.2北美区域地质演化

2.2.1北美板块演化

2.2.2地质演化特征

第三章 FTB及毗邻盆地构造演化

3.1 FTB分类

3.2 FTB分带性特征

3.2.1 FTB分带性分段性特征

3.2.2 FTB分带性分段性规律

3.3 FTB构造演化

3.3.1 FTB构造演化特征

3.3.2 FTB构造演化分析

3.4 FTB与毗邻盆地构造演化

3.4.1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3.4.2构造演化分析

第四章 FTB及毗邻盆地沉积演化

4.1 FTB沉积演化

4.1.1 FTB沉积演化特征

4.1.2 FTB沉积演化分析

4.2 FTB与毗邻盆地沉积特征

4.2.1盆地沉积特征

4.2.2 FTB及毗邻盆地沉积分析

第五章 FTB及毗邻盆地油气分布特点及对比

5.1 FTB及毗邻盆地内油气分布特点

5.1.1常规油气分布特点

5.1.2非常规油气分布特点

5.2 FTB间油气分布对比

5.2.1.常规油气对比

5.2.2非常规油气对比

5.3 FTB与毗邻盆地油气分布对比

5.3.1常规油气对比

5.3.2非常规油气对比

第六章 FTB及毗邻盆地油气分布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6.1 FTB及盆地常规油气分布控制因素

6.1.1海平面变化以及构造演化共同控制发育多套烃源岩、储集层发育

6.1.2前陆阶段的沉降控制烃源岩的热演化

6.1.3构造演化沉积演化控制圈闭形成

6.1.4构造演化控制断层、沉积演化控制不整合形成,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

6.2 FTB及盆地非常规油气分布控制因素

6.2.1页岩油气分布控制因素

6.2.2煤层气分布控制因素

6.2.3致密砂岩气分布控制因素

6.2.4油砂分布控制因素

结论和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北美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褶皱冲断带(FTB)及含油气盆地数量多。在搜集前人资料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对研究区内FTB以及三个重点区域的褶皱冲断带及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演化特点、油气分布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油气分布主控因素,主要认识如下: 对褶皱冲断带及前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进行对比分析。褶皱冲断带及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两大阶段:古生代潘吉亚大陆形成阶段,演化类型主要有裂谷阶段、被动陆缘阶段、克拉通阶段;中新生代联合古陆解体阶段,主要演化类型为前陆阶段。 褶皱冲断带造山运动时期、构造应力类型控制着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分段性差异。分带性受造山时期构造应力类型控制,挤压走滑型其褶皱冲断带分为三带主山脉带、山前带、山麓带;挤压型,分两带主山脉带、山麓带。分段性受造山时期与其他造山带共同作用,美国瑟韦尔受马拉松沃希托造山带影响分五段南北分布,阿巴拉契亚造山带中部南部与北部形成时间不同,分三段。 沉积演化规律分为两个阶段,与褶皱冲断带及盆地构造演化相对应,分别为: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海相沉积序列,中新生界碎屑岩沉积为主的陆相沉积序列,整体沉积演化过程为海相向陆相演化。 褶皱冲断带及盆地油气分布受构造演化、沉积演化共同控制,具体如下①常规油气分布控制因素,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共同控制烃源岩、储层发育;前陆阶段的快速沉降控制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构造演化控制FTB构造圈闭行成,沉积演化控制盆地地层岩性圈闭;构造演化控制断层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垂向运移通道,沉积演化控制不整合,渗透性岩层发育,为油气提供侧向运移通道。②非常规油气分布控制因素,页岩油气主要受烃源岩TOC含量和热演化程度控制,在高TOC和高热演化程度区域,在烃源岩中自生自储,形成页岩油气。煤层气受煤层发育层位的控制,频繁海进海退煤层发育,煤层气自生自储发育于煤层中。油砂发育于浅部地层,原先油气侧向运移至浅部地层,遭受生物分解形成油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