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卫星高度计数据提取海洋潮汐信息及气候变化研究
【6h】

卫星高度计数据提取海洋潮汐信息及气候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前言

1.1卫星高度计的发展

1.2卫星高度计资料的应用

1.2.1海平面高度

1.2.2海洋潮汐

1.2.3其他方面应用

1.3论文结构与思路

第二章卫星高度计的工作原理

2.1卫星高度计的工作原理

2.2卫星高度计测量海平面高度以及误差修正

2.2.1卫星高度计测量海平面高度

2.2.2误差修正

第三章卫星数据产品的处理与存储

3.1 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的数据处理与存储

3.1.1 T/P卫星高度计的数据产品

3.1.2 T/P高度计数据的预处理

3.2 TOPEX/POSEIDON和ERS-1/2三星融合数据产品

3.2.1融合数据简介

3.2.2融合数据的融合处理过程

3.2.3地图投影方法

3.3 AVHRR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数据

第四章高度计数据在中国海的潮汐调和分析

4.1卫星测高的分潮混叠

4.2利用j、v模型进行潮汐的调和分析

4.3潮汐调和分析的结果印证

4.3.1调和分析的结果与T/P自带的CSR模型结果的比较

4.3.2调和分析的结果与验潮站实测结果的比较

第五章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海面高度异常及气候变化研究

5.1 T/P反演的中国海海面高度异常与融合产品的比较

5.2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海面高度异常及气候变化研究

5.2.1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海面高度异常的特征

5.2.2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海面高度异常与El Ni(n)o事件的关系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TOPEX/POSEIDON、Jason-1、ERS-1/2、ENVISAT等一系列卫星的发射,卫星测高资料被广泛应用于诸多海洋学研究。其中,全球海洋潮汐信息的提取是卫星高度计数据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并在深水大洋取得了成功。然而,由于中国广阔的陆架浅海潮汐状况复杂,全球潮汐模型不再适用。本文利用13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提取了中国浅海的潮汐信息,并研究了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的海面高度异常与E1 Nino事件的关系。 主要研究结果结如下: 1、利用j、v模型和调和分析法从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据提取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与全球潮汐模型CSR3.0结果的比较显示出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潮汐相位吻合较好。在深水水域,振幅的一致性也不错。但在陆架浅海水域,利用j、v潮汐模式计算出的潮高明显高于CSR3.0模型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浅海潮波受地形的影响,波形发生畸变,振幅增大;而水深相对较深的海域潮汐则主要受天文因素的影响,振幅相对更容易模拟。所以,本文的计算结果应该更加符合实际。与分布于中国近海的验潮站资料相比,对于主要半日潮和日潮M<,2>、S<,2>、K<,1>、O<,1>的印证结果为: M<,2>分潮振幅的平均偏差为4.5cm,迟角的平均偏差为4.8°;S<,2>分潮振幅的平均偏差为2.0cm,迟角的平均偏差为4.1°;K<,1>分潮振幅的平均偏差为1.0cm,迟角的平均偏差为3.3°;O<,1>分潮振幅的平均偏差为3.0cm,迟角的平均偏差为3.5°。定性定量的分析均表明,在中国浅海,本文的潮汐计算结果更加合理,优于TOPEX/POSEIDON卫星目前使用的全球潮汐模型。 2、利用提取的中国海潮汐信息对TOPEX/POSEIDON海面高度异常资料进行了修正。将中国海划分为渤海(A)、黄海(B)、东海(C)和南海(D)四个子海区,比较本文方法获取的TOPEX/POSEIDON单星高度计反演的中国近海海面异常与TOPEX/POSEIDON和ERS.1/2三星融合数据的海面异常,结果为:在A区两者相关系数为95.2%,平均偏差0.69cm;B区为88.0%,平均偏差0.67cm;C区为91.3%,平均偏差0.22cm;D区为85.9%,平均偏差0.32cm。虽然三星的融合产品在时空分辨率上较单星高度计资料有了较大改善,并因此能够通过时空平均对潮汐有进一步抑制,但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浅海,通过改善潮汐修正模式,TOPEX/POSEIDON单星反演的海面高度异常数据质量已经可以达到多星融合产品的水准。在此基础上,可以产生出质量更高的融合数据,用于海平面变化和海洋动力过程等一系列应用研究。 3、本文的研究已经表明,在中国浅海,由于使用改善的潮汐修正模式,ROPEX/POSEIDON单星反演的海面高度异常与三星融合产品的质量相当。而在深水海域,全球潮汐模式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而融合产品在时空分辩率上的优势则非常明显。本文利用TOPEX/POSEDION、ERS-1/2的融合数据研究了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的海面高度异常特征,并结合卫星海表温度数据研究了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海面高度异常对El Nin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海面高度异常表现出明显的年周期变化特征,近年来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利用时滞相关估计技术,研究了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的海面高度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Nino3区域海表温度之间关系,成功预测了2002/2003年El Nino事件,并通过2006年El Nino事件对本文的方法进行印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