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海国图志》征引《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看晚清汉语外来词的本土化
【6h】

从《海国图志》征引《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看晚清汉语外来词的本土化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的界定

第二章 《海国图志》征引《每月统记传》词汇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完全保留

第二节 加工改造

第三节 遗弃消亡

第三章 从“征引”看晚清汉语外来词的“本土化”

第一节 从词的替换看外来词的“本土化”

第二节 从音节的增删看外来词的“本土化”

第三节 从汉字的选择看外来词的“本土化”

第四节 从语义的变化看外来词的“本土化”

第五节 从吸收方式看外来词的“本土化”及其发展演变

第四章 从“征引”看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的原因

第一节 汉语语言系统的内部原因

第二节 汉语语言系统的外部原因

第五章 晚清外来词“本土化”的影响及启示

第一节 晚清外来词“本土化”对汉语系统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的快速发展,传教士的到来,西方的文化也随之东来。传教士成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印书馆,1833年传教士郭实腊在中国大陆创办了第一份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规模不断扩大,林则徐、魏源为了有效的了解世界发展的局势,让国人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魏源受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海国图志》。《海国图志》代表着当时学习西方,西学东渐应用的最高峰。 本文以19世纪的西学东渐为背景,以《海国图志》征引《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以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词汇学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晚清汉语外来词的本土化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文献、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意义。 本文以“征引”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对《海国图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和“晚清汉语外来词”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介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相结合、描写与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法、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论述其对语言学、文献学、词汇编纂的意义。 第二部分即为本文的第一章,对“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进行界定。分别对“晚清时期”“汉语外来词”“本土化”的定义及本文的语料范围进行界定。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征引”的基本情况。这一部分以丰富的语料为依托,对其征引内容中相同的词汇。不同的词汇和缺失的词汇概貌地描写。 第四部分分别从词素的替换、音节的增删、词的书写形式的选择、语义的变化、吸收方式这五个层面分析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表现。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得出外来词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 第五部分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原因。既有汉语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又有复杂的社会因素,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心理方面。 第六部分为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的影响及启示。晚清外来词的吸收不仅对汉语系统内部各要素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而且对社会文化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得出我们在处理和对待外来词方面的一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