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神危机与身份重塑——艾德里安娜•里奇诗歌的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6h】

精神危机与身份重塑——艾德里安娜•里奇诗歌的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0.1 Adrienne Rich and Her Works

0.2 Feminism

0.3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One Dilemma in Renaming Female Experience

1.1 Spiritual Confusion

1.1.1 Marginalized Language under Male-prerogative Culture

1.1.2 Ambivalence in Changing Family Value

1.1.3 Hesitation in Challenging Patriarchal Writing

1.2 Identity Anxiety

1.2.1 Complexity of Her Own Identity

1.2.2 Female Invisibility under Racial Inequality

1.2.3 Being Silenced by Sexual Repression

Chapter Two Manifestation of Feminist Poetics

2.1 Tentativeness in Female Creativity

2.1.1 Vacillation in Images

2.1.2 Male Persona under Female Mask

2.1.3 Incapability in Personal Pronouns

2.2 Interplay between Politics and Poetics

2.2.1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Poetics

2.2.2 Politicization of Female Experience

2.2.3 Dream of Female Power

Chapter Three Quest for Female Identification

3.1 Disloyalty to Civilization as Poetess

3.1.1 Writing as Re-vision

3.1.2 Employment of Female Language

3.1.3 Transmutation of Conventional Love Poems

3.2 Renaming Women’s Shared Experience

3.2.1 Affirmation of Lesbian Identity

3.2.2 Rediscovery of the Marginalized Women Writers

3.2.3 Communal Participation with Power of Sisterhood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艾德里安娜·里奇(1929-2012)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诗人、批评家、女性主义者以及社会活动家。里奇的作品涵盖方面广,涉及语言、权力、性别、种族、阶级和社会公正的议题,其文学与政治相互交织的诗风使里奇超越了父权统治下女性纤弱而又被动的界限,继而实现用艺术改变世界的梦想。渗透于里奇诗歌中的女性主义成为她及广大女性群体批判压迫性话语机制、质疑社会既定的性别和身份角色以及提倡文化多元语境下社会对弱势群体认同的理论工具。 《儿媳妇的快照》体现出里奇女性意识的过渡性,同时向世人传递出里奇反抗父权的犹豫性,《潜入沉船的残骸》更近一步诉说以里奇为代表的女性打破父权枷锁以及重新审视女性身份的强烈愿望,而《一个共同语言的梦想》则以激进的女性语言展现里奇团结广大女性群体进行身份重建的坚定之心。因此,本文试图结合这三部诗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就艾德里安娜?里奇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探究其精神危机和身份焦虑的原因和体现。此外,这些诗歌揭露里奇女性意识的转变、呈现其身份重建的过程以及反映里奇精神、情感以及智慧的力量。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里奇及其文学成就,解释作为理论支撑的女性主义观点,继而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里奇诗歌的研究成果。第一章阐释美国主流文化中女性经验重命名的困境,展现里奇所面临的精神困惑及身份焦虑。深陷妻子、母亲和诗人的三重角色之中的众多女性试图摆脱父权,但女性语言的不成熟、内在的矛盾性以及身份的复杂化迫使她们从属于男性社会。第二章着重分析里奇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具体表现。里奇试图发挥女性创造力,但初探的过程并非顺利如愿,尤其是在早期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充满着犹豫性的意象以及第三人称“她”的使用,说明女性依旧难以逃离父权统治的枷锁。里奇试图反抗父权统治,同时她的成就亦体现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并促使她发掘并讨论诗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详细探讨女性对身份的追寻。里奇在其同性恋作品中针对雌雄同体、姐妹情谊以及女性同性恋身份问题进行分析,在女性语言的诉说和爱情诗的表达中,里奇重命名女性经验,最终确立并公开同性恋关系,并用自身的经验带领广大女性群体共同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实践之中。最后一部分近一步总结女性群体的精神危机和身份焦虑是其个人际遇、社会历史文化和理论语境合力作用的结果,并强调了里奇反抗父权社会统治并致力于使用女性语言开展写作生涯的决心。简言之,里奇对父权文明的反叛及其对女性身份认同的追寻激励着更多女性同胞来阐释她们的梦想。 通过对里奇带有女性色彩的诗歌文本的详细解读,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崭新的方式来解读里奇实现自我的动机。艾德里安娜?里奇的女性诗歌并不仅仅是父权社会中自我经验的描述,而是为富有相似经验或感受的广大女性同胞寻求女性身份认同提供灵感和激励,并以此获得重生。

著录项

  • 作者

    陈园园;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金娥;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精神危机; 身份; 安娜; 诗歌; 女性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