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鸡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疫苗株的筛选
【6h】

鸡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疫苗株的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 号 说 明

1.前言

1.1魏氏梭菌简介

1.2动物细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鸡魏氏梭菌的分离培养结果

3.2 魏氏梭菌菌株的生化鉴定结果

3.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3.4 毒素基因型鉴定结果

3.5 不同分离株毒力测定结果

3.6疫苗候选株最佳培养条件的确定

3.7 最小发病剂量的确定

3.8 灭活条件的确定

3.9 免疫原性测定

4.讨论

4.1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

4.2抗原的选择

4.3抗原的制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存在于很多健康动物的肠道中,当饲养和环境条件改变时,可引起畜禽的产气荚膜梭菌病,一旦发病,会导致畜禽迅速死亡,病程极短,往往在未得到有效治疗前便死亡。近年来产气荚膜梭菌病已经致使养殖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是由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鸡肠道坏死、出血的一种常见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该病鸡群发病突然,呈急性经过,死亡快,死亡率高。死亡的鸡多为肌肉脂肪丰满、体格健壮的鸡。大多数病鸡鸡冠、眼睑青紫,少数苍白。部分病鸡有歪颈、步态僵直等神经症状。对中国的养鸡业造成诸多潜在威胁。
  传统的预防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导致鸡坏死性肠炎的方法是在动物的词料和饮水中加入抗生素。但是随着近年来兽药残留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养禽业中对抗生素的使用限制越来越严格,导致了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程现上升趋势,给国内外的养禽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而预防接种成为减少该病发生的最好方法。
  本研究采集了山东省规模化鸡场送检鸡的肝脏,肠道内容物等样品,从中分离魏氏梭菌,厌氧增菌培养后,进行魏氏梭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离得到了五株鸡源魏氏梭菌。再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毒素基因进一步确认分离菌株均为A型魏氏梭菌。对五株A型魏氏梭菌进行了致病力比较,最终筛选出毒力较强的TA-02,LX-04做进一步研究。通过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LX-04株观察到肝脏细胞呈颗粒变性、脂肪变性,界限不明显,并见小的坏死灶,肠粘膜上皮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肠腺数量减少,黏膜固有层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病变。
  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使制备的疫苗更安全有效,本研究筛选了疫苗株体外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按10%接种量,在42℃条件下培养5小时,产毒量最高,此时收获抗原代谢物质较少,疫苗更安全。将收获的抗原脱毒后水相与油相按1:2比例乳化制作单价灭活抗原,免疫7日龄SPF鸡,免疫三周后LX-04株保护率可达80%,效果良好,故筛选出用于鸡魏氏梭菌类毒素疫苗的疫苗株,为后续鸡魏氏梭菌类毒素疫苗的研发以及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