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眶壁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6h】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眶壁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诊断及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 果

2.1 常规轴位图像与后处理图像结果比较

2.2眼眶脂肪间隙CT值比较

2.3 骨折类型

2.4 眶周损伤情况

第三章 讨 论

3.1 眼眶解剖

3.2 眼眶骨折分类

3.3常规影像学技术诊断眶壁骨折的局限性

3.4 薄层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优势

3.5 多层螺旋CT测量脂肪间隙CT值的原理及应用

3.6 多层螺旋CT在眶壁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3.7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3.8 研究的局限性

第四章 结 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眶壁骨折法医鉴定中的价值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眶壁骨折法医学鉴定的应用价值,观察外伤后眶内脂肪间隙的改变对诊断眶内壁骨折的作用,为法医鉴定提供可靠详实的证据。
  材料和方法:
  收集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之间共150例眶壁骨折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采用薄层扫描结合多方位重组(MPR)及容积重建技术(VRT)以观察眶壁骨折及眶周脂肪组织损伤情况。所有图像经3位CT室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评估,综合3位医师的诊断结果得出最终诊断,对常规轴位CT与薄层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并对眶壁骨折的诊断效果做评价;采集61例单眼眶内壁骨折患者的健眼与伤眼的锥外脂肪间隙的CT值,将锥外脂肪间隙的健侧与患侧数据配对成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外伤对眼眶脂肪组织的影响。为了简化样本参数,初步筛选条件如下:
  (1)选择单眼眼眶骨折患者,使健侧与患侧脂肪间隙的变化情况做对比,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和个体差异影响;
  (2)本试验病例选用成年人以减少年龄因素对CT测量值的影响。
  结果:
  (1)眼眶上壁骨折13处、下壁骨折66处、内侧壁骨折142处、外侧壁骨折9处,常规CT轴位图像可明确诊断157处,经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明确诊断230处,常规轴位CT图像与后处理技术图像有明显统计学差别(χ2=46.34,p<0.01);
  (2)眼眶内侧壁健侧与患侧锥外脂肪间隙CT值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9.70,p<0.01);
  (3)单眼眶骨折137例(91.3%),双眼眶骨折13例(8.7%);爆裂骨折142例(87.1%),复合骨折18例(11%),直接骨折3例(1.8%);新鲜骨折140例(93.3%),陈旧性骨折10例(6.7%)。
  结论:
  (1)通过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可完全明确诊断眶壁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外伤后眼眶脂肪间隙CT值的改变可辅助诊断眶壁骨折;
  (3)眶壁外伤以单眼眶骨折和爆裂骨折类型居多,与眶壁特殊结构有关。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鉴别新鲜与陈旧骨折、正确区分骨折与解剖变异情况,是鉴别眶壁骨折的首选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