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评估及其对脊柱的影响
【6h】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评估及其对脊柱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器械及设备

1.3病例纳入和排除的标准

1.3.1病例资料纳入标准;

1.3.2排除标准

1.3.3 随访X线片纳入标准;

1.4术前准备

1.5 体位与穿刺

1.6 术后处理

1.7 分组依据及方法

1.8 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

1.8.1 X线测量标准

1.8.2 评价标准

1.8.3测量指标及方法:

1.9 统计方法

结果

2.1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观察

2.2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形态观察

2.2.1 PLDD手术前后上位腰椎椎体高度变化

2.2.2 PLDD前后下位腰椎椎体高度变化

2.2.3 PLDD前后腰椎体矢状径(上位椎体)观察

2.3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稳定性评估

2.3.1 PLDD前后椎间隙高度变化

2.3.2 PLDD前后腰椎间隙高度指数变化

2.3.3 PLDD前后椎间孔高度观察

2.3.4 PLDD前后腰椎间盘容积变化

2.3.5 PLDD治疗前后腰椎过伸/过曲位相邻椎体间位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中、远期临床症状、腰椎的影像学改变进行随访评估,分析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评估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1月在山东昌邑市人民医院行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2例患者,共135个椎间盘,按发病部位不同分为L4-L5组13例; L5-S1组16例;混合组53例。
  采用波长为1064nm的ND-YAG脉冲式激光行常规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术治疗。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临床症状、X线下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椎间孔高度,测量其过伸过曲位相邻椎体位移,计算椎间高度指数,评估其椎间盘容积变化。研究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其结果。
  结果:本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5个腰椎间盘突出(L4-L5组13例; L5-S1组16例;混合组53例)穿刺成功率100%。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各组术后X线下椎间隙高度、术后椎体高度、椎体矢状位长度、椎间高度指数、椎间孔高度均示各个阶段无明显差异(P>0.05)。椎间盘容积:L4-L5组、L5-S1组、混合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相邻椎体间位移(不同随访时间段):与手术前比较术后即刻、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24月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术前相比各个时间段位移均小于3mm。各组术后临床疗效:术后优良率较高,术后各个时间阶段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经皮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远期效果明显,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