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模式豆-禾混播草地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6h】

不同模式豆-禾混播草地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禾本科与豆科植物混播效应研究

1.2.2 混播草种选择和混播组合筛选

1.2.3 混播优势

1.2.4 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进展

1.2.5 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出苗率

2.4.2 植株高度

2.4.3 生长速度

2.4.4 分蘖测定

2.4.5 产草量测定

2.4.6 地下生物量测定

2.4.7 牧草光合特性测定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5.1 相对密度(RD)的计算

2.5.2 相对产量总和(RYT)的计算

2.5.3 种间竞争(Competition Ratio CR)的计算

2.5.4 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测定

2.5.5 其他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播种方式下牧草生长特性

3.1.1 不同播种方式下牧草的出苗率

3.1.2 不同播种方式下牧草生长速度的动态变化

3.1.3 不同播种方式下禾本科牧草的分蘖数

3.1.4 不同播种方式草地生产力

3.2 不同播种方式牧草光合生理特征

3.2.1 蒙古冰草光合生理日变化

3.2.2 无芒雀麦光合生理日变化

3.2.3 新麦草光合生理日变化

3.2.4 沙打旺光合生理日变化

3.2.5 牧草叶片光合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

3.3 不同播种方式牧草种间关系

3.3.1 不同播种方式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相对密度(RD)的变化动态

3.3.2 绝对生长率(AGR)和相对生长率(RGR)变化动态

3.3.3 相对产量总值(RYT)和种间竞争率(CR)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播种方式对牧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4.1.1 不同播种方式对牧草的出苗率的影响

4.1.2 不同播种方式对牧草株高的影响

4.1.3 不同播种方式对禾本科牧草分蘖数的影响

4.1.4 不同播种方式对牧草生产力的影响

4.2 不同播种方式对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4.3 不同播种方式对牧草种间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豆-禾混播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较好地发挥牧草的生产潜能,改善牧草品质,提高草地的生态稳定性。本论文选取蒙古冰草、无芒雀麦、新麦草和沙打旺,以蒙古冰草+无芒雀麦+沙打旺(H1)、蒙古冰草+新麦草+沙打旺(H2)、无芒雀麦+新麦草+沙打旺(H3)、蒙古冰草+无芒雀麦+新麦草+沙打旺(H4)四种混播组合及四种牧草单播建植人工草地,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牧草的出苗率、生长速率、生物量、光合生理日变化及牧草种间竞争关系,并筛选出适宜当地人工草地建植的理想混播组合。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模式豆-禾混播有利于促进禾本科及豆科牧草的出苗及分蘖,尤其是无芒雀麦+新麦草+沙打旺混播组合可显著提高牧草的保苗率及分蘖数。
  (2)不同播种方式下,各种牧草的生长速度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禾本科牧草以出苗后55-75d生长速度最快,豆科牧草以出苗后45-65d生长速度最快。混播方式下各种牧草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各单播草地,特别是无芒雀麦+新麦草+沙打旺混播在整个生长期可有效促进各种牧草的生长。
  (3)不同播种方式草地产草量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7月25日至9月5日生物量积累较快。整个生育期内,各混播草地牧草产量高于各单播草地产量,尤其无芒雀麦+新麦草+沙打旺混播组合的总产草量显著高于其它混播组合及各单播草地。地下生物量除无芒雀麦单播草地外,其它单播草地均较混播草地低。
  (4)不同播种方式下,各种牧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11:00、13:00-14:00,牧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以H3组合较高,蒸腾速率以H3组合较低;各种牧草胞间CO2浓度均呈“U”型曲线,最低值出现在13:00-14:00。豆-禾混播草地牧草的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单播草地,特别是无芒雀麦+新麦草+沙打旺混播组合。
  (5)混播条件下,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对资源的竞争力增强,较单播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不同混播组合的RDg、RD1及RYT值在各测定时期均显著高于1,尤其是无芒雀麦+新麦草+沙打旺组合可有效促进牧草的萌发、分蘖和生物量积累,具有较高的RDg、RD1及RYT值。
  (6)不同混播组合禾本科牧草竞争压力主要来自禾本科牧草内部,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而豆科牧草的种间竞争压力大于种内竞争压力。各生长阶段禾本科牧草种间竞争率CRh均显著大于1,豆科牧草种间竞争率CRd均小于1。
  (7)综合考虑不同播种方式下牧草的出苗、分蘖、生长速率、生物量、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竞争系数等方面,无芒雀麦+新麦草+沙打旺为人工草地建植较为理想的组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