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以上市公司为例的分析与说明
【6h】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以上市公司为例的分析与说明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篇 引言

1.1 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1.1.1 选题的意义

1.1.2 文章内容

1.1.3 新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

1.2 新会计准则主要修改的内容

1.2.1 存货准则的修改

1.2.2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修改

1.2.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修改

1.2.4 关于资产减值的修改

1.2.5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改

1.2.6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修改

1.2.7 关于金融工具的各项准则

第二篇 新会计准则的几项重大变化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2.1 存货准则的修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2.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修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2.2.1 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

2.2.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修改完善了公允价值理论的运用

2.2.3 公允价值的应用,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完善

2.2.4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前提条件

2.2.5 非货币交易中对于公允价值运用涉及的前提条件

2.3 资产减值准则的修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2.3.1 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现状

2.3.2 资产减值准备存在问题

2.3.3 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与分析

2.4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2.5 新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入账方式的修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2.6 新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方式的修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2.7 新准则对金融工具相关内容的修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第三篇 新会计准则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3.1 利润波动无碍股票长期的估值

3.2 业绩的波动不会明显影响长期股价

3.3 提高境内外股票估值可比性

3.4 费用资本化将使公司管理层行为决策将有调整

3.5 持续注入上市公司优质资产

3.6 增加对员工的股权激励

3.6.1 股权激励展望

3.6.2 实施后效果显著

3.7 采用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3.8 信息披露更加透明

第四篇 投资者应对新会计准则可采取的一些对策

4.1 投资性房地产

4.2 资产减值准备

4.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4.4 债务重组

4.5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4.5.1 相关条例解读

4.5.2 交易性金融资产买卖流通股

4.5.3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法人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在京举行会计准则体系发布会,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亮相,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正式实施。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极大地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使上市公司利润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对投资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新会计准则的变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影响较大的几项: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存货流转的“后进先出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基础,且对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损益可以进入公司的当期损益表;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新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而原来是计入资本公积;同时引入公允价值,以实物抵债,将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要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并且,新准则倾向于让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要求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要以控制为基准,原会计制度规定对不重要的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金融工具相关的几项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并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由于新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一般高于企业的账面成本,所以新准则的实施会使上市公司整体的业绩略有提升,也将加强境内外股票的可比性,增强企业对员工的股权激励,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透明,并提醒投资者应当在资产减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以及金融工具等几个方面多加关注,采取相应的对策,获取短期投资机会,得到最大的投资回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