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文化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内涵研究
【6h】

传统文化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内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0.1选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2选题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0.3研究创新点

0.4文献综述

第一章 2013—2018年传统文化电视节目概述

1.1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产生和发展

1.2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分类

1.3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呈现状态

1.4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电视艺术元素分析——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2.1 主体元素:主持人、选手、嘉宾的多元互动

2.2视听元素:画面与声音的相互融合

2.3叙事元素:内容、形式、情感相结合的仪式性叙事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传播看传统文化电视节目播出的社会效应

3.1 创作构思——营造良好电视生态

3.2 作品呈现——全民的诗词狂欢

3.3 审美接受——观众与创作者的良性互动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视媒介传播传统文化的规律性思考

4.1电视媒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现实呈现

4.2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前瞻性探讨

4.3 电视媒介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路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2013—2018 年电视媒介传播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

展开▼

摘要

传统文化是人类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活的灵魂。当下对于传统文化的关照,电视媒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视媒介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一,通过电视媒介传播传统文化颠覆了传统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高雅形象,使得大众易于接受;其二,节目播出之后也收获了良好的播出效果,也掀起了全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其三,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广泛出现激活了电视行业的原创力,打造具有中国符号的电视节目对整个电视生态环境起到了净化的作用。本文以传统文化电视节目为前提,集中聚焦《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探讨传统文化借助电视媒介传播的得失与意义。本文共四章。 第一章介绍2013到2018年,电视媒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电视节目的呈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发展变化的情况。通过分析认识到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并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产物。 第二章选取《中国诗词大会》为个案,分别从主体元素,视听元素和叙事元素三个角度分析其艺术呈现,从而认识到电视媒介在表达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及作为综合艺术的电视艺术,其综合性体现在能够将声音、画面等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融合,以符号化的语言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通过这些不同元素的塑造,淡化了节目的说教意味,将多种元素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形成可视可听的传统文化并进行传播。 第三章,从艺术生产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节目播出后的社会效应。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艺术作品。一档电视节目也是由前期的策划、中期的拍摄与剪辑、节目通过电视媒介播出后所收获的反响来构成,对应了艺术生产理论的创作、作品以及鉴赏这三个环节。《中国诗词大会》体现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原创性,节目本身也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创作者与受众的双向反馈机制也更好的促进了节目的发展,同时节目的审美形态对当下受众的审美调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章,从微观视角转向宏观视角,进行电视媒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规律性思考,分析这类节目的共性以及如何实现电视媒介与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电视媒介赋予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除了要吸引受众眼球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内容为王”是电视节目竞争的不二法则,是节目永葆生命力的源泉。 如今电视荧屏上的许多传播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都是通过电视媒介来完成对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建构和娱乐性表达,引领了传承并传播传统文化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净化了电视生态环境。

著录项

  • 作者

    郝俊杰;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大学;
  • 学科 艺术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宋生贵;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电视节目; 中国诗词; 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