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宁省MSM人群精神疾病与高危性行为关系研究
【6h】

辽宁省MSM人群精神疾病与高危性行为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综述 男男性接触者高危性行为相关因素探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辽宁省807名MSM调查,描述精神疾病及高危性行分布特征,了解MSM人群精神疾病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探讨和引入新的综合干预模式,以降低MSM人群HIV/AIDS的感染率。 方法:1.对象:2008年5月1日~2008年7月31日,在沈阳、丹东、鞍山、本溪按以下标准抽取807名MSM。①年龄在18~70岁。②12个月以内与男性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同性性行为,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和为男性提供商业性性服务的男性,也包括同时有女性性伴的双性恋者或双性性行为者;③当地居民。2.采用同伴驱动抽样方法(RDS),通过关键知情人(keyinformant)每市分别招募5-10名“种子”,然后每名“种子”招募MSM伙伴3人参加研究活动,每个参加研究对象再招募3人,依次推动招募链延伸。3.以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量表(CIDI1.0)、HIV感染知识、信念和行为(KABP)调查表、高危性行为调查表、同性恋生活刺激事件、社会支持及社会影响等量表,对每名MSM进行面访,并作出精神疾病DSMⅢ-R和ICD-10诊断。 结果:RDS平衡性检验显示样本具有良好代表性;MSM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以及焦虑障碍、酒精障碍、情感障碍和药物使用障碍终生患病率依次为35.2%、21.2%、20.7%、11.4%和3.4%,分别为该省城市男性的3.1倍、3.4倍、4.7倍、3.1倍和6.4倍;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为76.4%,且患有各类精神疾病的MSM发生率均显著增加,与精神疾病患病数(共病)呈D-R关系;具有对HIV感染正确的KAPBP(OR=0.29,95%CI=0.09-0.98)可以降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取向为同性恋、高收入、社会刺激事件、情感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是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同性适应为保护性因素。知识正确+免费安全套可及+无精神疾病组高危性行为发生率最低,知识不正确+安全套不可及+有精神疾病组高危性行为发生率最高。 结论:RDS适用于我国MSM等隐匿人群抽样调查,MSM精神疾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1倍,如果现有的干预模式引入精神疾病诊疗和社会环境改善,可以有效提高干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