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介孔氧化硅微球干胶转化合成富含大孔MFI分子筛的研究
【6h】

介孔氧化硅微球干胶转化合成富含大孔MFI分子筛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绪论

1.1MFI分子筛概述

1.1.1MFI分子筛的结构特点

1.1.2MFI分子筛的催化应用

1.1.3常规MFI分子筛的局限性

1.2纳米MFI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1.2.1水热合成

1.2.2空间限域合成

1.2.3微波辅助合成

1.2.4清液凝胶体系合成

1.3片状MFI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1.4多级孔MFI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1.4.1后处理法

1.4.2组装生长法

1.4.3硬模板法

1.4.4软模板法

1.4.5干胶转化法

1.5含大孔MFI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1.6论文的选题依据

2实验部分

2.1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NaAlO2负载型介孔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2.3干胶转化法合成MFI分子筛的一般步骤

2.4含大孔MFI分子筛的表征方法

2.4.1X-射线粉末衍射(XRD)

2.4.2扫描电镜(SEM)

2.4.3透射电镜(TEM)

2.4.4N2物理吸附

2.4.5X射线荧光(XRF)

2.4.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4.8热重-差式扫描量热(TG-DSC)

2.4.11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5催化性能评价

2.5.21,3,5-三异丙苯裂解反应

3介孔氧化硅微球干胶转化合成富含大孔Silicalite-1分子筛的研究

3.1引言

3.3结果与讨论

3.3.1介孔氧化硅微球前驱体的表征

3.3.2介孔氧化硅微球前驱体干胶转化产物的表征

3.3.3HM-Silicalite-1(500)的晶化过程研究

3.3.4合成条件对Silicalite-1分子筛中大孔形成的影响

3.3.5调变Silicalite-1分子筛中大孔孔径和数量的尝试

3.3.6富含大孔Silicalite-1分子筛反应性能评价

3.4本章小结

4尿素辅助介孔氧化硅微球干胶转化合成富含大孔、短b轴Silicalite-1分子筛的研究

4.1引言

4.2合成及表征方法

4.3结果与讨论

4.3.1尿素辅助下介孔氧化硅微球前驱体干胶转化产物的表征

4.3.2HMS-Silicalite-1-1.0的晶化过程研究

4.3.3合成条件对Silicalite-1分子筛中大孔形成及b轴尺寸的影响

4.3.4富含大孔Silicalite-1分子筛片反应性能评价

4.4本章小结

5NaAlO2负载型介孔氧化硅微球干胶转化合成富含大孔ZSM-5分子筛的研究

5.1引言

5.2合成及表征方法

5.3结果与讨论

5.3.1NaAlO2负载型介孔氧化硅微球前驱体干胶转化产物的表征

5.3.2HM-ZSM-5(50)的晶化过程研究

5.3.3合成条件对ZSM-5分子筛中大孔形成的影响

5.3.4富含大孔ZSM-5分子筛反应性能评价

5.4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创新点

6.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作为重要的无机催化材料,微孔分子筛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然而,由于其单一微孔结构对分子传质扩散的限制,微孔分子筛在催化大分子反应中效果不佳。多级孔分子筛结合了大孔和/或介孔优异的扩散性能,在改善微孔分子筛催化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等方面显示出美好的前景。但当前多级孔分子筛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介-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含大孔分子筛的研究工作少有报道。本文以自制介孔氧化硅微球为前驱体同时作为大孔模板,采用于胶转化法合成了几种晶粒内含有丰富大孔的MFI分子筛,系统研究了影响大孔生成的主要因素,并用贝克曼重排等探针反应研究了所合成含丰富大孔MFI分子筛的催化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首先,以浸渍了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的自制介孔氧化硅微球(MSS)为前驱体,通过干胶转化法合成出了含有丰富大孔的Silicalite-1分子筛(HM-Silicalite-1(500))。所得样品晶粒均一(3.5μm),晶粒内部和表面均匀分布有孔径为150~350nm的大孔。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结果表明该样品具有较高的初始转化率(96%),而且在反应57 h后,转化率仍可达40%以上,表现出较普通微孔样品明显改善的活性稳定性。对HM-Silicalite-1(500)晶化过程的研究表明,前驱体MSS在TPAOH作用下的溶解由球外表面向内进行,与此同时溶解物也在球的外表面附近晶化为Silicalite-1。这种“溶解-晶化”两过程的配合是MSS干胶转化合成的Silicalite-1中含有大孔的原因。TPAOH含量、晶化温度和初始水含量均会影响大孔的形成。基于对大孔生成过程的认识,通过减小前驱体MSS的粒径合成出了大孔更丰富、孔径较小(50~100 nm)的Silicalite-1分子筛(HM-Silicalite-1(150)),该分子筛在Beckmann重排反应中的活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在反应57h后,转化率仍可达61%。 其次,尝试将尿素引入上述干胶合成体系中,成功合成了晶体中嵌有大孔且b轴尺寸较短的Silicalite-1分子筛(HMS-Silicalite-1-1.0)。该分子筛晶粒长约4μm,宽约2μm,b轴厚度为190nm,晶粒内分布有孔径为150~400nm的大孔。由于HMS-Silicalite-1-1.0兼具丰富的晶内大孔与短的b轴厚度,其在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中,表现出较HM-Silicalite-1(150)更高的活性稳定性,在反应57h后,环己酮肟的转化率仍可达69%。对HMS-Silicalite-1-1.0晶化过程及合成条件进行的研究表明,在MSS经由“溶解-晶化”过程转化为含有大孔的Silicalite-1分子筛时,尿素的引入抑制了晶体沿b轴方向的生长。通过改变尿素的引入量可以实现HMS-Silicalite-1样品b轴厚度的调变。 此外,为了拓展含大孔MFI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本文还以浸渍了NaAlO2的介孔氧化硅微球(MASS)为前驱体,采用相似的干胶转化方法尝试合成含有大孔的ZSM-5分子筛,也取得了成功。所合成出的含大孔ZSM-5分子筛(HM-ZSM-5)具有球形晶貌,粒径为2.5~4μm,大孔孔径为300~450nm。该分子筛的氢型催化剂在1,3,5-三异丙苯裂解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对HM-ZSM-5晶化过程及合成条件进行的研究表明,其晶化过程与MSS转化合成HM-Silicalite-1不同之处在于,由于MASS铝含量较高的表面溶解困难,所以MASS的溶解是由内向外进行的,其球壳发挥了“空间占位”作用,ZSM-5的晶化在球壳表面进行,结果最终被完全溶解的MASS原位形成了ZSM-5晶内大孔。通过改变前驱体MASS的硅铝比,HM-ZSM-5分子筛硅铝比可在20~120范围内调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