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汉灾难新闻报道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以2004年印度洋海啸新闻为例
【6h】

英汉灾难新闻报道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以2004年印度洋海啸新闻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两千多年以来,隐喻研究已引起语言学界众多学者的浓厚兴致。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的代表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被视为这一领域的先驱之作。书中率先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首次将隐喻视为人类借助具体事物对抽象事物进行概念化的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迄今为止,这一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体裁的语篇分析之中。然后,涉及英汉灾难语篇对比分析的研究却不多见。近年来,灾难事件频发,人类社会饱受其苦。正因为如此,灾难新闻报道备受读者和语言界学者的关注。2004年底,一场毁灭性的海啸之灾席卷了印度洋国家,铺天盖地的灾难新闻报道用各种语言呈现了出来,这也为认知隐喻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本文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灾难新闻报道中,对英汉印度洋海啸新闻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找到以下研究问题的答案:(1)英汉灾难新闻报道有哪些特点?(2)英汉灾难新闻报道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概念隐喻?(3)英汉灾难新闻报道中这些概念隐喻有何异同之处?(4)产生这些异同之处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简略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论文的主要构成部分。第二章对国内外隐喻以及灾难新闻报道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包括概念隐喻的类别,特征和工作机制。第四章对英汉灾难新闻中的语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介绍了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背景知识。然后,语料的来源,研究的方法,步骤以及主要研究问题进行了阐述。接下来对英汉语料中概念隐喻进行了辨认与识别。最后,通过对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种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了英汉灾难新闻报道的特点,概念隐喻使用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了产生了这些异同的原因。第五章对总结了研究的结论作了概括,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随机选取了中英文主流报纸《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印度洋海啸的新闻报道共40篇作为语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语料进行了英汉对比分析。分析发现,语料中共出现了13种不同的概念隐喻,其中英汉语料中存在7种相似的隐喻。此外,前四种隐喻,即战争隐喻、旅途隐喻、容器隐喻和人类隐喻在两种语料中的出现频率均是最高的。英汉印度洋海啸新闻中概念隐喻的相似性源于人类相似的大脑结构,认知体验和存于大脑中的意象图式,而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则来自英汉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对灾难语篇的对比研究不仅验证了概念隐喻所具有的普遍性,系统性和文化一致性以及概念隐喻理论的强大解释力,而且通过对英汉灾难新闻报道特点的分析,为教授和学习灾难语篇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了另一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