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变动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6h】

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变动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本文研究的目的

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资料和方法

2.1资料说明

2.2方法说明

第三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与亚印太热带区域海温变动的联系

3.1引言

3.2资料

3.3 WPSH面积的年际变化与亚印太热带区域SSTA的联系

3.4可能的机制

3.5本章小结

附录:夏季WPSH面积的预报模型

第四章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突变与同期中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4.1引言

4.2资料和方法

4.3近50年来夏季WPSH面积的气候变化特征

4.4夏季WPSH面积突变前后的时段均值变化及其与同期中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4.5夏季WPSH面积突变前后的时段趋势变化及其与同期中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与亚印太热带区域海温变动的联系

5.1引言

5.2资料和方法

5.3 WPSH面积年际变化与印-太热带区域SSTA的联系

5.4不同海温异常配置下的冬季WPSH面积异常对同期中国降水的可能影响

5.5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全文总结

6.1亚印-太热带地区SSTA对年平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异常存在重要作用

6.2近50多年来夏季副高面积突变与中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存在密切联系

6.3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受前期太平洋和同期印度洋热带地区SSTA影响著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利用1950-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SST海温资料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环流特征指数和160测站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面积指数的变化机制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 (1)虽然印度洋与太平洋对500hPa上WPSH面积变化都存在积极影响,但影响方式并不相同。WPSH面积指数对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响应明显滞后于对太平洋SSTA的响应。低层流场上(850hPa),赤道中印度洋(CEI)SSTA通过影响海洋大陆附近辐散激发的Gill响应影响副高。当CEI异常增暖(变冷)时,副高强度增强(减弱),面积扩大(缩小);而赤道中太平洋(CEP)暖SSTA,在无赤道印度洋SST正异常同时出现时,倾向于使同期WPSH减弱。而在中层流场(500hPa)上两关键区正异常均为促进WPSH的发展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夏季WPSH面积指数的预报模型,利用历史资料试报11年WPSH面积变动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关达到0.9以上。 (2)近50多年来,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夏季副高面积也表现出增大趋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次明显的气候突变,分别发生在60年代末和90年代,包含多种突变特征。两次突变前后的三个时段,降水及流场均出现较大调整,特别有趣的是降水线性增长的区域随副高面积突变而明显北移。两次突变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异常偏大,强度异常偏强,位置异常偏西,东亚夏季风异常偏弱,由此导致中国降水由“北多南少”转为“北少南多”。 (3)1951-2007年间,中太平洋(SON)、中印度洋(DJF)SSTA与WPSH面积(DJF)存在明显正相关,且这种相互关系可持续到来年秋季,且两关键区SSTA异常对副高面积增大的积极作用是相互加强的。当两关键区海温异常配置呈P-P型SSTA很可能发生El Nifio事件,对应副高强度偏强、面积偏大,对应我国降水偏多,江南华南地区异常显著;而N-N型SSTA很可能发生LaNifia事件,对应副高强度偏弱、面积偏小,我国受到偏弱偏小的副高影响,降水普遍偏小,同样在江南华南地区异常显著;而P-N型与N-P型则为上述两种SSTA配置型的不稳定过渡态。同时使用这两个因子预报1998-2007年冬季WPSH面积,与实测资料相关达0.9,方差拟合达95.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