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某深部浸染型云英岩钨锡贫矿选矿工艺研究
【6h】

某深部浸染型云英岩钨锡贫矿选矿工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 钨的概况

1 .2 锡的概况

1 .3 钨锡多金属硫化矿

1 .4 黑钨、锡石的选矿与钨锡分离

1 .5 钨锡多金属矿的选别

1 .6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7 课题研究方向、内容和目标

第二章 试样、药剂仪器及方法

2 .1 试样来源和加工

2 .2 试验设备、仪器与浮选药剂

2 .3 试验研究方法

2 .4 试验分析方法

第三章 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3 .1 矿石化学成分

3 .2 矿物组成及含量

3 .3 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

3 .4 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

3 .5 矿物解离度分析

3 .6 影响选矿效果的主要矿物学因素分析

3 .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方案的确定

4 .1 试验方案技术思路分析

4 .2 磨矿试验

4 .3 全浮方案的探索试验

4 .4 重-浮方案的探索试验

4 .5 浮-重方案的探索试验

4 .6 浮-重方案优化试验

4 .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重主干流程选矿试验

5 .1 磨矿细度试验

5 .2 硫化矿浮选试验

5 .3 脱硫尾矿钨锡分级选别试验

5 .4 中矿的处理

5 .5 浮-重流程综合试验

5 .6 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

5 .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试验原理与机理分析

6 .1 重选工艺原理的分析

6 .2 药剂在黑钨表面的作用机理

6 .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赣南脉钨资源濒临枯竭,依据脉钨矿体“五层楼+地下室”理论发现的深部浸染型低品位新型钨资源地质储量可观、开发利用的价值很大,但选矿技术难度大,传统脉钨“预选抛废—跳汰—摇床”主干选别流程不适用。
  本文以赣南某浸染型低品位钨锡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属低品位的钨锡多金属矿,有价组分含量低、种类多且呈分散分布是其主要特点;矿石中黑钨矿、锡石、闪锌矿和辉钼矿均具不均匀中细粒嵌布且锡粗钨锡的特点,硫化矿物呈不均匀细至微粒嵌布。本着“能丢早丢、早收多收”原则进行了以钨锡为主,兼顾回收伴生硫化矿的选矿工艺研究,最终确定浮-重主干流程方案,并做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
  浮-重主干流程方案,即硫化矿部分采用浮选的方法,钨锡的选别采用重选或浮选的方法。浮-重主干流程综合试验结果:
  1)筛下物料摇床抛尾方案获得黑钨精矿含WO361.08%,回收率68.16%,锡精矿含Sn50.35%,回收率为66.56%;综合次精矿含WO37.40%、Sn4.83%,钨回收率20.83%、锡回收率19.73%;WO3和Sn的总回收率分别为88.99%和86.29%的试验指标。
  2)筛下物料浮选抛尾方案获黑钨精矿含WO360.57%,回收率68.59%,锡精矿含Sn50.05%,回收率为67.54%;次精矿中含WO3品位为15.10%,回收率为22.34%,含Sn品位为8.57%,回收率为20.20%;WO3和Sn的总回收率分别为90.90%和87.74%的试验指标。
  本文还进行了重选原理的分析及 Pb2+的活化机理与苯甲羟肟酸在黑钨表面的作用形式的机理研究。通过研究表明,在自然pH条件下Pb2+对黑钨的活化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捕收剂在黑钨表面的吸附量来改变黑钨的可浮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苯甲羟肟酸在黑钨表面产生吸附作用属于化学吸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