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标注语料库的给予类动词的“词汇-句法语义”衔接研究
【6h】

基于标注语料库的给予类动词的“词汇-句法语义”衔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0.1 理论背景和研究价值

0.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3 语料来源和标注说明

0.4 结构安排和基本术语

第1章 研究现状回溯

1.1 “词汇-句法语义”衔接研究现状

1.2 给予类动词研究现状

1.3 小结

第2章 给予类动词义场的语义分析

2.1 给予类动词义场研究对象的筛选

2.1.1 筛选原则

2.1.2 给予类动词词表建构

2.1.3 词语筛选

2.2 给予类动词义场的词汇义征分析

2.2.1 “给”类动词的义征分析

2.2.2 “通知”类动词义征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给予类动词的“词汇-语义角色”衔接研究

3.1 给予类动词义场的范畴义征分析

3.1.1 句法范畴义征的相关研究

3.1.2 给予类动词的句法范畴义征提取

3.2 “给”类动词的“词汇—语义角色”衔接

3.2.1 词汇语义和范畴义征的衔接

3.2.2 范畴义征和语义角色的衔接

3.3 “通知”类动词的“词汇-语义角色”衔接

3.3.1 词汇语义和范畴义征的衔接

3.3.2 范畴义征和语义角色的衔接

3.4 小结

第4章 给予类动词义场的语义角色排序

4.1 标注体系

4.1.1 语义词类标注规范

4.1.2 句法语义范畴标注规范

4.2 “给”类动词的语义角色排序模式

4.2.1 “给”的句模

4.2.2 “借”的句模

4.2.3 “送”的句模

4.2.4 “卖”的句模

4.2.5 “还”的句模

4.3 “通知”类动词的语义角色排序模式

4.3.1 “通知”的句模

4.3.2 “告诉”的句模

4.3.3 “回答”的句模

4.3.4 “教”的句模

4.3.5 “指导”的句模

4.4 小结

第5章 给予类动词义场语义角色的句法实现

5.1 给予类动词语义角色的句法映射规律

5.1.1 “给”类动词的语义角色句法映射考察

5.1.2 “通知”类动词的语义角色映射考察

5.2 给予类动词语义句型与句模的对应考察

5.2.1 “给”类动词的句型与句模的对应规律

5.2.2 “通知”类动词的句模与句型的对应规律

5.3 小结

第6章 给予类动词词汇—句法的互动关系

6.1 词汇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制约

6.1.1 词汇语义对组合对象的制约

6.1.2 词汇语义对组合框架的制约

6.2 句法结构对词汇语义的制约和影响

6.2.1 句法结构对词汇语义的需求限制

6.2.2 句法结构引发的词汇语义变化

6.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世界范围内的自然语言处理,经过字处理、词处理之后先后进入句处理阶段。无论是基于规则还是基于统计的处理策略,都面临“句法—语义”接口或界面问题(孙道功,2011)。语义语法学理论强调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是语义性,而自然语言系统是建立在认知符号的范畴化和关联化基础上的语义网络(李葆嘉,2007)。本文基于语义语法学理论,借鉴孙道功(2011)构建的《词汇义征标记集》和《句法范畴义征标记集》,以典型的三价给予类动词为研究对象,从词汇语义和句法语义两个维度,分析了给予类动词的“词汇—句法语义”衔接问题,揭示了三价动词的衔接特点和衔接机制。
  首先,在词汇语义层面,基于《词汇义征标记集》,对筛选出的给予类动词义场中的10个典型词元进行词汇语义分析,形成了给予类动词义场的义征分析序列模式和词汇义征集。在句法语义层面,基于《句法范畴义征标记集》,分析了给予类动词义场在组合中所搭配的语义角色和句法范畴义征。
  其次,基于给予类动词标注语料库,分析给予类动词的词汇单位—语义角色(包括内层和外层)的衔接情况,验证并完善词汇单位凭借句法范畴义征转化为句法语义范畴的衔接机制,即相同的范畴义征决定相同的句法表现,相异的词汇义征制约具体的组合对象;词汇单位—外层角色衔接时,表现为范畴义征的制约性趋强,词汇义征的制约性减弱(孙道功,2011)。
  再次,基于给予类动词标注语料库,归纳提取了给予类动词义场词元的语义角色的排序模型,统计并分析原型句模和派生扩展句模,揭示该类动词对应句模的衍生机制。统计归纳给予类动词义场中的词元,共涵盖15大类60种句模形式。同时,基于标注语料库,探究给予类动词义场语义角色映射情况和句型句模对应关系,考察角色句法实现的优先序列。
  最后,基于给予类动词标注语料库,从词汇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以及句法结构对词汇语义的反制约探讨了词汇语义与句法语义的互动关系。给予类动词的词汇—句法语义衔接中,无论是词汇到语义角色的衔接还是语义角色到句法成分的投射,词汇语义都会发挥底层制约作用。同时,句法语义(或句法结构)对词汇语义(或词汇单位)产生反制约。
  本文属于基于标注语料库对典型义场的个案研究。由于时间、能力以及语料库规模等方面的限制,研究比较粗浅。这一领域还有相当多的选题,特别是词汇与句法语义层面的互动关系、句法语义范畴的语用实现等都亟待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