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B型增粒剂在杂交稻繁殖和制种中的应用
【6h】

AB型增粒剂在杂交稻繁殖和制种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文献综述

1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应用概况

1.1“三系”育种成绩斐然,为水稻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1.2“两系”杂交稻研究续写了“东方魔稻”新篇章

1.3超级杂交稻研究与示范全面开展,展示杂交稻更加诱人的前景

2杂交稻制种技术的发展

2.1杂交稻制种技术的进步

2.2主要技术经验

2.2.1以增苗增穗、提高总颖花量为目标,建立父母本合理的群体结构,打好高产制种的苗穗基础

2.2.2实现父母本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花期相遇

2.2.3综合运用各项有效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

3影响杂交稻制种单产的因素及其解决途径

3.1水稻不育系异交性能的影响因素

3.2不育系异交态势的改良

4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AB型增粒剂在“三系”杂交稻繁殖制种中的应用

摘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及使用方法

1.2供试组合

1.3试验方法

2结果分析

2.1AB型增粒剂对母本株高、包颈及穗层结构的影响

2.2AB型增粒剂对母本开花习性、柱头外露与柱头活力的影响

2.3AB型增粒剂对繁制产量的影响

2.4AB型增粒剂对杂种F1代影响

第三章AB型增粒剂在“两系”杂交稻制种中的应用

摘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1.3考查项目与方法

2结果分析

2.1AB型增粒剂对培矮64S株高、包颈和穗层结构的影响

2.2AB型增粒剂对培矮64S粒黑粉病和异交结实率的影响

第四章AB型增粒剂与国内同类产品应用效应比较

摘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1.3考察项目

2试验结果

2.1不同药剂处理对不育系包颈及穗层结构的效应

2.2不同药剂处理对不育系柱头外露的影响

2.3不同药剂处理对异交结实率、千粒重及制种产量的影响

第五章全文讨论与结论

1全文讨论

2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提高杂交水稻繁殖和制种产量,江苏省宝应县种子公司等单位在研究各类激素类药物、微量元素及栽培措施基础上,通过复配和筛选,开发了化学新制剂“AB型增粒剂”。该药剂应用于杂交稻繁殖和制种,能显著改善不育系的异交特性,大幅度提高繁制种产量。为进一步探讨该药剂的应用效应,明确其生产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大区多点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查该药剂应用后,对于不育系异交特性的影响,并与国内一些同类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AB型增粒剂在汕优系列等“三系”杂交水稻繁殖和制种时使用,具有下列显著功效:(1)快速促进母本穗下未定长节间伸长,迅速解除不育系包颈,增加有效颖花数。(2)调节植株节间组成,在促进高位节间伸长的同时,控制低位节间伸长,改善穗层结构,且使叶片下披,有利于减少授粉障碍,形成良好受粉姿势。(3)促进母本抽穗扬花期集中提前,提早花时,开颖角度增大。日开花时间及开花高峰提早20-30分钟,午前花比例增加10﹪-15﹪。(4)提高柱头外露率,延生柱头生活力。在“九二0”用量相同或减少10﹪-20﹪的情况下,AB型增粒剂处理区柱头外露率平均为55.7﹪,比对照40.7﹪增加了15﹪。(5)显著提高异交结实率和繁制种产量。处理区异交结实率平均为40.19﹪,比对照提高了26.9﹪;实收产量平均175.9kg/667m2,比对照增产24.8﹪。  2、AB型增粒剂应用于“两系”杂交稻培矮64S时,能促进不育系穗下最幼嫩节间快速伸长,迅速解除其包颈,提高穗粒外露率,同时通过上部节间伸长,提高植株高度,调节花位,改善穗层结构,提高穗部通透性,降低穗部湿度,有利于减少田间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并能使母本剑叶张角变大,减少授粉障碍,提高花粉利用率。试验测定,在“九二0”用量同为45g/667m2情况下,应用AB型增粒剂穗下节长度及离颈长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cm和1.8cm;包颈粒率降低0.14﹪,粒黑粉病粒率降低4.33﹪,异交结实率比对照提高了18.2﹪。  3、与国内同类产品“速效调花灵”、“洞科1号”等相比,AB型增粒剂具有更加独特的优点,表现在除具有调节母本花时的功效外,能更彻底解除不育系包颈,更易于建立有利于异交的植株结构和穗层、穗粒结构,并能更显著地提高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因而使得提高异交结实率和产量的效应更加突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