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磷酸铬-聚L-乳酸缓释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合并淋巴转移的实验研究
【6h】

P-磷酸铬-聚L-乳酸缓释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合并淋巴转移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汉缩略词对照

前 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全文小结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图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缓释粒子近距离植入对裸鼠前列腺癌实体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作用。
   方法: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及淋巴结转移模型,然后将42只上述荷瘤裸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A、B、C组为低、中、高活度(3.7、7.4、14.8 MBq)32p-CP-PLLA缓释粒子组,D、E、F组为相同活度125I粒子组(3.7、7.4、14.8 MBq),G为空白对照组,4周后分别进行低、中、高活度(分别为3.7、7.4、14.8MBq)3Zp-CP-PLLA缓释粒子和125I粒子瘤体局部植入,观察(1)不同活度32p-cp-PLLA缓释粒子的体内生物学分布;(2)上述缓释粒子对瘤体和淋巴结病理形态学影响以及抑瘤率;(3)观察血WBC和PLT变化,研究其血液毒性反应。
   结果:SPECT显示32p-CP-PLLA缓释粒子植入后主要聚集在瘤体局部和区域淋巴结;抑瘤率与给药活度正相关:32p-CP-PLLA给药活度为3.7MBq、7.4MBq、14.8MBq,抑瘤率分别为:(65.724±6.95)%、(77.584±4.32)%、(82.644±4.03)%;形态学检查显示实体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瘤组织呈出血、坏死性改变,心、肝、肺、脾等重要组织器官光镜下观察大致正常;32p治疗组血细胞和体重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骨髓抑制现象。
   结论:32p-CP-PLLA缓释粒子瘤体局部植入对前列腺癌肿瘤组织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灶具有杀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