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易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6h】

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易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及符号

第一部分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第三章 结 果

第四章 讨 论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MS及其组分与重要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 果

第四章 讨 论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居民MS与脂联素基因SNPs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研究方法

三结果

第四章 讨 论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
  方法:
  1.于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地区内采用整群抽样和简单随机抽取的方法抽取7836名常住朝鲜族和汉族进行现况调查。选择研究对象时,排除患有严重的代谢异常性疾病和其他器质性疾病的人群,同时也排除其他民族居民。被纳入的研究对象均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
  2.采用家访的方法和健康体检的形式收集本次调查的相关信息。
  3.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严格培训,规范调查内容、操作流程和方法,并按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心脑血管疾病的既往史及家族史等)进行家访询问调查。
  4.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体格指标,并计算其相应的肥胖指标;测量两次血压,并取平均值作为本次的血压测得值。
  5.取清晨空腹(禁食12h)静脉血,测量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等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估测人体IR。血脂及血糖指标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6.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MS及其组分与IR的相关性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MS及其组分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以MS及其组分为因变量,以民族、年龄、性别、IR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法选择变量,以α=0.05为入选变量的显著性水准,α=0.10为删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准。
  结果:进入本次结果分析的总例数为7836名,其中汉族男性1498名(%)、朝鲜族男性1652名(%)、汉族女性2298名(%)及朝鲜族女性2388名(%),其平均年龄分别为53.26±9.83、49.70±10.17、54.18±10.41及47.84±9.77岁。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是:朝鲜族30岁占6.8%、40岁占31.1%、50岁占35.4%、60岁占19.0%及70岁占7.6%,汉族分别为12.3%、34.3%、33.1%、14.9%及5.4%。
  1.无论男性、女性朝鲜族身高、体重、臀围、BMI均低于汉族,而腰围、TG、TC(女性)、SBP、DBP、空腹胰岛素、IR(男性)均高于汉族,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MS检出率朝鲜族为29.9%、汉族为19.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50,P<0.01)。男性朝鲜族和汉族MS检出率分别为37.0%和26.2%(χ2=21.405,P<0.01),女性分别为25.0%和15.1%(χ2=35.742,P<0.01),朝鲜族男女MS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汉族;朝鲜族和汉族MS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升高呈增多的趋势(P<0.01)。
  3.朝鲜族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而整体型肥胖检出率汉族高于朝鲜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朝鲜族IR检出率为27.6%、汉族为22.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6,P<0.01);其中男性朝鲜族和汉族分别为28.0%和21.8%(χ2=8.059,P<0.01),女性分别为27.4%和22.5%(χ2=7.330,P<0.01),不同性别朝鲜族IR检出率均高于汉族;不同性别汉族、合计朝鲜族和汉族IR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升高呈增多的趋势(P<0.01)。
  5.不同性别汉族 IR组整体型肥胖、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 MS患病风险高于非 IR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朝鲜族除了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IR组上述代谢异常的患病风险高于非IR组。
  6.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R与整体型肥胖、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MS均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61、0.137、0.125、0.120、0.074、0.422和0.196(P<0.01)。
  7.朝鲜族无代谢异常者的9.3%伴发 IR、1种代谢异常者为20.0%、2种代谢异常者为26.5%、3种代谢异常者为38.1%、4种代谢异常者为52.8%、5种代谢异常者为100.0%,汉族则分别为12.8%、18.1%、26.9%、33.9%、47.9%和76.0%;不同民族代谢异常者伴发IR频率存在差异,而且均随着代谢异常的组分数的增加呈升高趋势。
  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S、高血糖、中心性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整体型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血压均与 IR有密切关系,其OR值依次为2.687、13.312、1.818、1.513、1.355、1.307及1.215。
  结论:
  1.本地区朝鲜族MS及其组分、IR检出率高于汉族。
  2.IR组整体型肥胖、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MS患病风险高于非IR组。
  3.不同民族代谢异常者伴发IR频率存在差异,而且均随着代谢异常的组分数的增加呈升高趋势。
  4.MS、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整体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均与IR密切相关。
  目的:为了研究重要脂肪细胞因子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我们选择血清脂联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探讨其对MS的预测价值。
  方法:以流行病学基线调查中的3150名朝鲜族及4686名汉族作为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瘦素、TNF-α含量。参照我国2007年《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检测人群进行分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协方差分析。MS及其组分、IR与脂联素、瘦素、TNF-α间的单因素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其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
  结果:
  1.不同性别汉族脂联素含量均高于朝鲜族(男性:F=41.716,P<0.01;女性:F=182.975,P<0.01),朝鲜族男性瘦素(F=7.253,P<0.01)及TNF-α(F=18.255,P<0.01)含量明显高于汉族,朝鲜族女性瘦素含量高于汉族(F=8.645,P<0.01);
  2.MS组、IR组、中心型肥胖组、整体型肥胖组、高TG组、高血压组的瘦素及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除高血压及高血糖组外上述各组脂联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调整性别、民族及年龄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水平与WC、BMI、TG、SBP、DBP、FIns及IR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0.237、-0.279、-0.086、-0.039、-0.063、-0.089及-0.079(P<0.05或P<0.01);瘦素和TNF-α与WC、BMI、TG、SBP、DBP、FBG、FIns及IR呈显著正相关(P<0.01),瘦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520、0.124、0.135、0.159、0.052、0.127及0.104,TNF-α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0.686、0.226、0.230、0.269、0.132、0.218及0.198(P<0.01)。
  4.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影响脂联素的因素为民族、性别、SBP、IR、WC及BMI,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0.080、0.029、-0.037、-0.066及-0.231;②瘦素的影响因素为民族、性别、IR、WC及BMI,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80、-0.092、0.030、0.037及0.495;③TNF-α的影响因素为IR、WC及BMI,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39、0.842及0.077。
  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31.2%MS的发生可通过以下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影响MS能力大小依次为IR、TNF-α、脂联素、瘦素、WC、BMI及民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53、0.401、-0.351、0.275、0.254、0.238及-0.193。
  结论:
  1.不同民族人群血清脂联素、瘦素及TNF-α含量存在差异。
  2.MS及其组分、IR组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瘦素及TNF-α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3.脂联素与WC、BMI、TG、SBP、DBP、FIns及IR呈负相关关系,瘦素及TNF-α与WC、BMI、TG、SBP、DBP、FBG、FIns及IR呈正相关关系;脂联素、瘦素及TNF-α与整体型肥胖、中心性肥胖、高TG、高血压、高血糖、IR及MS有相关性。
  4.脂联素与民族、性别、SBP、IR、WC及BMI密切相关;瘦素与民族、性别、IR、WC及BMI密切相关;TNF-α与 IR、WC及BMI密切相关。5.MS组分、IR和重要脂肪细胞因子在MS发生中的影响程度不同,31.2%MS的发生可由IR、TNF-α、脂联素、瘦素、WC、BMI及民族共同作用所致。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第45位点T/G、内含子2第276位点G/T及启动子区域-11377C/G、-11391G/A SNPs的分布,探讨上述4个位点基因SNPs与MS及其组分和IR的关系。
  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前期研究所收集的研究对象为基础,按照《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的MS诊断标准筛选出197例MS患者及147例同性别及年龄的非MS对照组。
  2.DNA提取:采用TIA Namp Genomic DNA Kit试剂盒抽提外周全血DNA组。
  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e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技术检测脂联素基因 SNP+45、SNP+276、SNP-11377、SNP-11391的基因型:利用引物设计软件Oligo6.0及相应参考文献设计脂联素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再用Sma I、EcoR I及BamI内切酶进行限制性酶切反应,判断其基因型。
  结果:
  1.MS组和非MS对照组4个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
  MS组脂联素基因SNP+45 TT、TG及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0.3%、43.1%及6.6%,非MS对照组分别为51.0%、41.5%及7.5%,病例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S组和非MS对照组T、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71.8%和28.2%,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
  MS组脂联素基因SNP+276位点GG、TG及TT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分别为65.5%、26.5%及7.6%,非MS对照组分别为48.3%、42.9%及8.8%,两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S组T、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1%和78.9%,非MS对照组分别为30.3%和69.7%,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
  MS组脂联素基因SNP-11377位点CC、CG及GG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分别为62.4%、31.5%及6.1%,非MS对照组分别为44.2%、49.0%及6.8%,两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S组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8.2%和21.8%,非MS对照组分别为68.7%和31.3%,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
  MS组脂联素基因SNP-11391位点AA、GA及GG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分别为8.1%、28.9%及62.9%,非MS对照组分别为9.5%、44.9%及45.6%,两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S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0%和68.0%,非MS对照组分别为22.6%和77.4%,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
  2.MS组和非MS对照组脂联素基因不同基因型生化指标的比较:
  MS组+276位点GG型腰围、BMI、TG及SBP水平高于GT+TT杂合型;-11377位点CC型体重、腰围、BMI、TG、SBP及DBP水平高于CG+GG杂合型;-11391位点 GG型 TG、SBP、DBP及 FBG水平高于 GA+AA杂合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45位点基因型和非MS组4个位点基因型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3.脂联素基因4个位点基因型与MS及其组分和IR的多因素分析
  分别以+45位点、+276位点、-11377位点、-11391位点基因型作为因变量,以MS及其组分和IR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1.SNP+45位点基因型与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有相关性,其 OR值分别为1.773和2.150;
  2.SNP+276位点基因型与血脂异常和MS有相关性,其OR值分别为2.009和2.031;
  3.SNP-11377位点基因型与IR、血脂异常及MS有相关性,其OR值分别为1.095、2.606和2.097;
  4.SNP-11391位点基因型与IR、中心性肥胖、高血压、MS和血脂异常有相关性,其OR值分别为1.710、1.723、1.906、2.028及2.128。
  结论:
  1.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存在脂联素基因+45位点、+276位点、-11377位点、-1139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2.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脂联素基因4个位点基因型的MS及其组分、IR易感性不同。其中SNP+45位点TT基因型增加中心性肥胖及高血压的易感性,SNP+276位点GG基因型增加血脂异常和MS的易感性,SNP-11377位点CC基因型增加血脂异常、IR及MS的易感性,SNP-11391位点GG基因型增加IR、中心性肥胖、高血压、MS和血脂异常的易感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