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索洛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兼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的科学化路径
【6h】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索洛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兼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的科学化路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1 唯物史观的比较分析方法

1.3.2 性质分析与数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3 经济本质与经济现象相联系的方法

1.4 基本内容及结构

1.5 预期可能达到的主要创新

1.6 本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理论界的研究现状

2.1 关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索洛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成果

2.1.1 关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研究成果

2.1.2 关于索洛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

2.2 对有关研究成果的评价

2.2.1 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的不足

2.2.2 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不足

2.2.3 对两种理论比较研究的不足

2.3 在对两种理论的深入比较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

2.3.1 进行理论比较的重要性

2.3.2 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的科学方法

第三章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之间的共性分析

3.1 二者均涉及流通领域

3.2 二者均涉及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3.3 二者都提出了生产资料折旧问题

3.4 研究两者共性的意义

3.5 在共性的基础上分析差别

第四章 差别之一:分析方法是否科学

4.1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分析方法上的科学性

4.1.1 从社会年总产品的消费出发

4.1.2 坚持劳动二重性分析宏观经济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4.1.3 从简单再生产到扩大再生产

4.1.4 反映货币积累和实物积累的平衡

4.2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在分析方法上的缺陷

4.3 宏观调控理论分析应坚持唯物史观科学方法论

第五章 差别之二:理论内容是否深刻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

5.1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深刻性

5.1.1 揭示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与联系

5.1.2 揭示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区别与联系

5.2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的表面性

5.2.1 混淆简单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

5.2.2 沿袭斯密教条的错误

5.2.3 撇开生产关系谈生产力的发展

5.3 宏观调控理论应深入到生产层面,以符合客观经济现实的要求

5.3.1 遵循货币流回规律,在生产领域中寻找解决金融问题的办法

5.3.2 引入IC内部交换,建立科学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

第六章 差别之三:理论内容是否反映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比较

6.1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阐述的固定资本补偿问题与经济周期

6.1.1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6.1.2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

6.2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的认识

6.2.1 对经济周期的认识莫衷一是

6.2.2 否认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

6.3 认识经济周期及经济危机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意义

6.3.1 发挥公有制优越性,解决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问题

6.3.2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问题

第七章 差别之四:理论内容是否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7.1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7.1.1 揭示了挖掘生产要素的潜力对于提高生产力的意义

7.1.2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理论

7.2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中没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相关论述

7.3 将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到宏观调控理论的研究视野

7.3.1 向内涵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7.3.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八章 差别之五:理论内容是否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8.1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利益

8.1.1 研究社会再生产必须从社会年总产品出发

8.1.2 在经济增长中货币资本的两重作用

8.2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从发达国家的利益出发

8.2.1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着眼于发达国家

8.2.2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只注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8.3 发展中国家应着重挖掘生产要素的潜力

第九章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

9.1 将唯物史观作为构建宏观调控理论的分析方法

9.2 正确对待以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西方宏观经济增长理论

9.3 不能简单否认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

9.4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沿着科学路径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来看,目前有两个理论来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一个是凯恩斯以来的以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本文遵循“异中之同,同中之异”的辩证比较方法,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共性是:都是对市场经济宏观运行的反映,两者均涉及流通领域,分析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都考虑到了生产资料折旧的问题。两者的区别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应用的是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论,而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存在分析方法上的缺陷;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内容深刻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则浮于经济表面现象;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论证了经济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在于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假设一个长期处于稳态的经济,否认经济危机的发生;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规律,论述了挖掘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对于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则只重视产量增加和利润率的提高;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提出社会再生产从社会总产品出发,即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提出生产力发展潜力与货币资本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适合发展中国国家的经济发展,而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则着眼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需要,只注重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宏观调控理路的科学路径。
   从理论上再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运行机制;既反映商品流通又反映资本流通,引入Ic内部交换的总供给-总需求流程图,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应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解决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问题;反映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揭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