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细粒锡石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及其对浮选的影响
【6h】

细粒锡石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及其对浮选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根据细粒浮选、胶体化学、表面化学和颗粒-气泡间的相互作用理论,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接触角的测定,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高速摄影仪等现代测试手段,对细粒锡石的表面性质、浮选行为和细粒锡石-气泡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探明了使不同粒级的锡石浮选回收率达到最佳时颗粒-气泡间的最佳匹配范围。结合实验测定的参数进行计算拟合,对颗粒-气泡间的匹配关系进一步验证。统计分析了气泡量、气泡大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了颗粒-气泡间的相互作用力对浮选的影响。
  通过对锡石的性质及其浮选行为的基础研究探明了影响细粒锡石浮选回收率的因素,主要有颗粒大小,气泡大小,气泡量、pH值、搅拌强度等。锡石与气泡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的匹配范围,药剂体系不同,匹配范围不同。①水杨羟肟酸和磷酸三丁酯体系中,-10μm、-20+10μm、-38+20μm三个粒级的锡石颗粒分别与45~59μm、59μm、69μm左右气泡尺寸相匹配。②油酸钠体系中,-10μm、-20+10μm、-38+20μm和-74+38μm粒级锡石分别与59μm、69μm、45μm气泡大小相匹配。③MOS体系中,-10μm、-20+10μm、-38+20μm、-74+38μm四种粒级所匹配的气泡大小分别为69μm、69μm、45~59μm、69μm。
  捕收剂和电解质浓度的提高均能使颗粒和气泡间发生聚团,从而使颗粒-气泡的表观粒度增大。38μm、50μm、74μm、150μm、250μm、420μm、1000μm阴极孔径切割的气泡平均尺寸分别为:20.2μm、29.5μm、44.6μm、59.2μm、68.7μm、78.5μm、88.8μm。气泡直径为21μm、32μm、41μm、52μm大小时的初始速度分别为:3.653cm/s、4.925cm/s、7.3059cm/s、9.336cm/s。气泡量、尺寸、速度及气泡间桥连作用受电流、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的影响较大。
  锡石颗粒和气泡大小对锡石-气泡间的碰撞概率、粘附概率、脱附概率的影响很大,理论模型计算再次表明锡石颗粒尺寸与气泡尺寸有一个大概的匹配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气泡对锡石的捕集概率达到最大,从而获得最佳的浮选回收率,颗粒越大,其获得最佳捕集概率所需要的气泡直径就越大。
  锡石-水-气泡体系的相互作用和界面能计算结果显示:锡石-气泡间发生粘附的概率主要取决于锡石-气泡间的碰撞效率,一旦细粒锡石与气泡间发生碰撞,二者间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粘附的几率很大。锡石-气泡间接触并粘附前后的自由能变化ΔG负值越大,锡石越易与气泡发生粘附。
  通过高速摄影仪跟踪锡石-气泡间碰撞-粘附-脱附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锡石-气泡间的碰撞-粘附-脱附模式和发生的概率有很大不同。尺寸不同的气泡间的聚团因其上升速度和所携带锡石颗粒量的不同,碰撞之后粘附的概率不同,尺寸较大的气泡表面携带锡石颗粒量较多,负载较大,上升速度减小,与小气泡携带的锡石颗粒间发生粘附的概率较低。大小和上升速度基本相同的气泡-锡石聚团较易发生粘附而形成更大的聚团,并最终达到上浮的目的。根据浮选体系中锡石-气泡间碰撞-粘附现象及实验数据,对已有模型进行了参数修正。
  锡石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为细粒锡石的浮选回收途径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思路,为微泡浮选在细粒锡石的回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