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平泉下金宝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6h】

河北平泉下金宝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地理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斑岩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1.3.2 下营坊矿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2 区域地质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2 区域矿产特征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体地质特征

3.2.1 脉的类型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类型

3.3.2 矿物组成

3.3.3 矿石组构

3.4 围岩蚀变及蚀变分带

3.4.1 围岩蚀变

3.4.2 蚀变分带

3.5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1.1 岩体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2 岩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3 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硫铅同位素特征

4.3.2 氢氧同位素特征

4.3 金属硫化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测试方法

4.3.2 样品选择及制备

4.3.3 测试结果

4.3.4 讨论

5 成矿流体特征

5.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 显微测温

5.3 气液相成分

5.4 小结

6 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分析

6.1 控矿因素分析

6.1.1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6.1.1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6.1.2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6.2 矿床成因分析

7 结论

7.1 论文的主要成果

7.2 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下金宝金矿床属于平泉下营坊金矿区的一部分,为金多金属矿床。在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下金宝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下金宝岩体全岩分析显示岩体属于硅酸过饱和类的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分析显示,轻稀土富集强烈,岩体具Eu负异常,La/Sm与La关系成一条平缓曲线,岩浆岩在早期形成的过程中经过了分离结晶作用过程,轻重稀土比值远大于1,轻稀土强烈富集,结合Y-Nb关系和1gτ-1gσ关系综合分析,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应为造山带火山岩;
  2.对下金宝岩体的微量元素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岩体是中下地壳岩石深熔或重熔的产物,并在形成过程中可能混染了部分上地幔物质。
  3.运用电子探针测试手段,对金属硫化物矿物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黄铁矿S/Fe<2,w(Mo)的含量为0.5%~0.7%,w(Co)远大于w(Ni),符合次火山热液型含金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4.通过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指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和老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为中高温、中高密度、高盐度流体。成矿流体组合类型为H2O-CO2-K+(Na+)-Cl--SO42-型。
  5.下金宝地区岩浆为该区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来源和热源,且地层也可能提供了部分的成矿物质;构造是本区成矿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岩体及变质岩基底中的裂隙及与断裂构造接触的次一级构造部位,控制了岩浆的侵位和矿体的就位,且为成矿提供了空间。
  6.结合本区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其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的分析,认为下金宝金矿床为与次火山热液有关的斑岩型矿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